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舒显利《野百合也有春天》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舒显利    日  期:2023年8月29日     

(本文系“文明新风润巴渝 同心圆梦谱新篇”主题征文获奖作品


  在重庆市教育界,有一位“无名英雄”——江津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党员教师邹平。他是无声世界的“领跑者”,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坚守了30年。在一次学习师德楷模的活动中,我们寻访了他。


  走进江津区特殊教育学校,能看到一株特别的百合花,它有近三十年的花龄,邹平老师向我们亲切讲述了它的来历——


  1992年,邹平毕业回到家乡,进入了特殊教育行业。90年代初,江津的特殊教育刚刚起步,不少人觉得:“正常娃儿读书都没得啥用,哑巴聋子娃儿读啥子书啊?”招生跑遍了江津大片山区,却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结果泼得一头水”。


  为了招收顺江的聋哑双胞胎刘波、刘洋入学,邹平老师翻山越岭找到他们家,孩子父亲只冷冷说了句:“特殊教育学校?没听说过,不会是人贩子吧?”邹老师没有灰心。过几天,他带了学校公章又去,可这次只见到了兄弟俩,又冷又饿抱成一团,躲在残破又脏乱的墙角,像叫花子一样可怜。第三次去,终于再次见到了家长,邹老师耐心地给家长讲道理:孩子只有学了文化,能在社会中生存,才不会成为家庭终身的负担。孩子父亲终于被打动,愿意让孩子上学。若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想象特殊家庭的生活有多悲惨,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这些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岂不是很有人生价值吗?年轻的邹老师似乎看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热血满身的他希望在这行大展身手。在返校路上,看到一株野百合,邹老师想:这种花生命力强又纯洁美丽,何不把它挖回学校栽种呢?正好可以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呢。


  可俗话说:聋人说话,铁树开花。教聋哑孩子学文化?这不是异想天开吗?很多人都如此觉得。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好奇:“你们教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完全不一样,一定很难教吧?”邹老师笑笑:“以现在的条件,没有那么难,当年确实比较难。”他回忆道,那些年特殊学校的几个老师,在教育教学之余,买菜、做饭、管理住校生、送学生就医……老师、家长的责任一肩挑。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背学生去看病。甚至有一次深夜,呕吐物吐满了他前胸后背,让他倍感身心憔悴。“你看他们,成天照顾聋哑儿,会有啥出息?”当时,这个工作不被人理解,甚至交朋友都会被人轻视。

  也许是太过艰难和辛酸,有的老师中途调走了。邹老师说:“最难的时候,学校只剩两个老师,一个临退休的,另一个就是我。学校六个年级,两个人教,只好教复式班,课堂上常常状况百出。”我们听了也感叹:“那么难,您当时有没有想过转行或调到普通学校呢?”“我也迷茫过。当年有人曾约我下海经商,家人也劝我调进普校,是走,还是留?我犹豫过一段时间。但我多年和聋哑孩子打交道,深知这些孩子是最弱势的群体,就像处在深渊里一样无助。如果谁都弃他们不管,那他们岂不是被社会完全抛弃了吗?想到这些,我狠不下心。而且作为一个党员,难道我就不能像野百合一样,在石头缝里扎根生存吗?最终,我留了下来。也许有人觉得我傻,但这世上,再难的事情也得有人去做。留在这条路上,就是我的选择。”


  我心里不由得肃然起敬,野百合,多么顽强,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花儿!看向窗外,它倔强扎根石缝中的影子,似乎在我眼前不停地闪动。


  邹老师说,南京母校的恩师告诉他,当时西南地区的特教行业,在全国还比较落后,希望他继续坚守岗位,发挥所学,助力学校发展到行业先进水平。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他工作更有动力了。


  2004年,邹老师接手实验班。语训课没有仪器怎么办?土法上马——他带着学生做舌操,用蜡烛检验气流;教孩子对镜子练口型,用自制压舌板正舌位;让他们一手摸老师的喉头、一手摸自己的喉头,感知声带震动。一遍遍学,千万遍纠正,每天练习几小时。孩子累了烦了怎么办?变着花样提高他们的兴趣。一天、两天……一学期后,孩子们终于学会了简单的发音。当孩子们生硬地喊出“妈妈”时,在场的妈妈哭成了泪人,抽噎着说:“没想到……这辈子能听到孩子喊我妈妈,老师,您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听到家长发自肺腑的感谢,回首艰苦的点点滴滴,邹老师心里五味杂陈,酸甜苦辣难以言说……


  2006年,邹老师接手初中数学,一开始学生始终搞不懂: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写证明过程呢?这么抽象的问题,用哑语如何表达?他左思右想,走!带孩子们去厨房看看怎么做回锅肉。一块生肉,煮熟、切片、进锅翻炒、装盘上桌,一步一步展示,孩子们终于开窍了:哦!原来任何事情都是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孩子们建立了逻辑思维,从此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知识王国里遨游……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邹平和他的同事们锲而不舍努力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折翼的天使逐渐开始起飞了——江津区特殊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少人找到工作了!不止如此,更多捷报频频传来:2012年,邹老师的学生郑祖明等3人考入天津理工大学,成为江津区第一批聋哑大学生。之后,学校教过的学生陆续又有十几名被多所高校录取。在重庆市第四届残运会上,校篮球队捧回了金灿灿的奖牌。在重庆电视台、江津电视台,邹平师生多次登台演出……

  我们不由得感叹:“在这么艰苦的路上,您居然坚守了30年,难以想象究竟有多辛苦!您太了不起了!”邹老师却回答得云淡风轻:“我只做了些平凡的事,和其他人比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大家都在一样地付出。”而谈到当年挖回校园的野百合,长势越来越旺,年年都开出绚烂的花朵,他满脸欣慰,眼中流露出一种幸福感。


  我想:那满枝的花朵,不正像一个个特殊儿童获得新生吗?透过窗户,我似乎看到了满园的野百合——多么坚强,多么无私,多么幸福的花儿啊!一阵阵暖流涌上我心头,有信念的老师该是什么样的?就该是这样的!


  德才兼备的邹老师,曾被评为江津区师德楷模、“感动江津”人物。党组织慧眼识珠,2016年任命他为江津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邹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带领学校走上了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他除了继续带班教学生,还培养引领青年教师、开展行业经验交流。多年前,重庆人民小学的一位名师,来这所学校交流献课后曾说过:“这节课让我终身难忘,这里的孩子眼神特别纯净,对知识强烈渴求,把我心灵给深深震撼了!”


  现在,走在江津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里,你可以看到,一间间崭新的教室里,年轻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课,讲台下,一双双眼睛在探求,眼神像磁铁似的牢牢吸在黑板上;康训室里,一张张笑脸在闪动,可爱的身影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开展训练。整个校园里,有种独特的宁静,弥漫着和谐安详的氛围。邹校长高兴地说:“现在区内外许多特殊儿童的家庭,主动要把孩子送来我校就读。我们的工作早已被社会认可。我校还评为了江津区优秀基层党组织、文明校园。”

是啊!特殊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让一个个处在深渊里的折翼天使,有了重写命运的可能;让处于水深火热、濒临绝望的家庭,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而我们整个社会,也因此更加和谐美好。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党和国家希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你看!特殊学校那满园的野百合,在祖国和煦的蓝天下,含苞待放,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祖国的百花园里,众花争奇斗艳,而野百合的身姿是那么独特,那么靓丽!


  同样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否像邹平老师一样,人人为祖国的花园培一铲土呢?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简介


舒显利,女,重庆江津人,江津区西城小学语文教师。多篇文章在《文学天地》《科学新生活》等刊物发表,曾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主办的全国“中华魂”(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中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