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步枪手》(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小说精选集)
我应该努力也应该能够去倾听、拥抱、理解并书写这些普通军人的故事,不仅写下他们经历了什么,最好还能记下他们曾想过些什么,认真去收纳整理那些火苗般跳动着、细小而又滚烫的内心感触,或许这些才是文学永远能够抚慰和打动心灵的原因之一。
——王凯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凯的小说精选集,收录《荒野步枪手》《楼顶上的下士》《杀手的黄昏》《时间无彼岸》《冬天的耳朵》《白糖》《正午》《洞中》《春天的第一个流言》共9篇中短篇小说。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荒野步枪手》中,演习区没有恢宏的对垒场面,也没有多种作战的配合脚本,只有一老一少两个军人在一辆战车附近、几十个小时内不断拉近的心理距离和人生默契。“他”用老兵的经验和敏锐的作家感知力触碰到了年轻中士现实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倔强的士兵隐藏在荣誉与信仰之下的情感波澜和欲望处境。交织纠缠的认知与感官会在未来的实践中次第展开,荒野中除了狂风必然还有爽朗的笑声。
推荐理由:
王凯的《荒野步枪手》,以精湛的细节、铿锵的共鸣,刻画新时代军人的勇毅形象。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授奖辞
王凯的《荒野步枪手》是当代军旅生活中的一处风景,是金戈铁马间的一阕边词,以结实饱满、铿锵明快的语言,书写新时代的强军故事,称颂可亲可敬的基层官兵。位于西北戈壁大漠的演习场,除了狂乱的风和风声中凌乱的思绪,包括肢体、感官和矿泉水在内的一切似乎都被冻结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夜,携带着各自人生经历和生命体悟的两代军人——一个是“奔五”的部队创作员,与身体机能同步衰减的还有他被庸常生活渐渐磨损的激情;一个则是正值青春年华,在部队里享受过荣光也遭遇过挫折,却仍坚持原则与个性的“沉默的中士”,他们在寒冬旷野中碰撞出温暖的情感共鸣。不论对于小说中的部队创作员,还是对于小说家本人,抑或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荒野上这个难忘的寒夜所激荡起的,都是澎湃的青春热血。
——饶翔
王凯是新生代军旅作家,军人身份与经年累月的军旅生活已经慷慨地赋予他独特的情感记忆和文化心理,铸塑了他迥然特异的生命质地和生活本色。即使置身在烟火漫卷的城市中,飞沙走砾永不止息的荒漠与军队生涯也总是无法释怀,不禁重新浮现、形诸笔端,这也根本上决定了王凯建构的军队、军人和军营的生活如此真实,如此温婉动人。王凯曾坦言;“在我看来,辽阔的戈壁大漠不仅是最好的武器靶场和战术训练场,同样也是绝佳的文学现场和心灵试验场,把年轻的男女军人们放在此地,也许才能更清晰地展现他们的抉择与放弃,才能更尖锐地呈现他们的欢乐与痛苦,才能更自然地表现他们的相聚与别离,也才能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和平年代被人所忽视的军营世界与迷彩般斑驳的军人内心。”《荒野步枪手》敛容静气的格调和气质与王凯此前的《导弹和向日葵》《沉默的中士》等一脉相承。王凯规避了传统意义上充斥于军旅文学中的刀光剑影和万丈豪情,刻意并成功地消解了那种浮泛的宏大叙事,转而在情感零度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人” 的意义上的军人和“文学”意义上的军旅。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意义上,王凯将军旅文学推向了新的写作高峰。小说实际讲述了两代人的军旅生涯,叙述者“我”的身份虽然只是精通文墨的创作员,但是内心深处始终充盈着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的激情。中士步枪手庞庆喜的举止言谈重温往昔的峥嵘时光,那种久违的期待和呼之欲出的热望“像是生命之河中的一道瀑布,深藏于时光丛林,途经蜿蜒又漫长的流淌后飞流直下,溅起弥天大雾,又生出迷人的虹彩”。中士身上浸润的并不是那种铁骨铮铮的硬汉个性,而是有着鲜活灵动、青春朝气的战士,他不阿谀奉承、敢于跟领导干部据理力争,在固定伪装网、冲泡速溶咖啡、车厢度过寒夜的细微琐屑的平凡生活场景中展现出现代军人的侠骨柔情。庞庆喜与无数戍边战士一样,将全部清澈的爱给予伟大的祖国,但是他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圣徒和苦修者,他们既拥有普通人喜怒爱憎的情感,亦有着市井凡俗的生命体验,他们既有着难以尽数的孤独无眠的夜晚,也有着仰望星空的诗意和遐想。中士曾在国际军事竞赛中功绩卓著而声名大振,而后在军校中因饮酒被迫退学,如今已经成长蜕变为荒野中的步枪手,其中的缘由虽不得而知却也不再重要。狂风中回旋着中士爽朗愉快的笑声,而这大漠中激荡的欢声笑语便是王凯为军旅文学带来的一抹灿烂夺目的光。
——李耀鹏
相关链接>>
作品分享|《人民文学》2021年第8期 王凯:荒野步枪手(节选)
作者简介:
王凯,1975年生于陕西绥德,1992年考入空军工程学院,历任技术员、排长、政治指导员、干事等职,现为解放军某部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导弹和向日葵》及小说集《沉默的中士》等6部。曾获全军文艺优秀作品一等奖,第三届“人民文学新人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