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深入生活|吴剑波:《家住长江边》采风札记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吴剑波    日  期:2022年9月1日     


长江在巫山县的水沫线有50余公里,流经大溪乡、曲尺乡、巫峡镇、高唐街道、龙门街道、建平乡、抱龙镇、培石乡。大溪乡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两岸,是考古学上大溪文化的首次发现地,有人口居住的历史已经追溯到了五六千年前,处于新石器时期的晚期。之后的巴人及历朝各代都有人口在大溪乡的两岸居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乡。

19844月,我19岁,怀揣青春的梦想,走进人生工作的第一站——大溪乡政府,成了一名乡干部,之后调离大溪,辗转各单位,仍未脱离与大溪的联系,对这里的山水草木和人事十分熟悉,因而在选择长篇小说《家住长江边》体验生活之地时,耗上了大溪。

大溪境内的长江水道只有10公里,虽然短暂,但大溪码头却是水上通往夔州府城(今奉节县城)、巫山县城、湖北宜昌、武汉的重要口岸,是陆上连接湖北建始县、铜鼓镇(今属巫山县),巫山县的庙宇镇的陆上通道,庙宇镇、铜鼓镇的药材、生漆、大米通过骡马古道运到大溪码头,再将其用船运到夔州府城、巫山县城、宜昌、武汉销售,夔州臭盐碛熬的黑锅巴盐、云阳盐,卸到大溪码头,人力挑背、骡马驮运到建始、恩施等地,大溪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在公路未通之前,起到了重要的水陆枢纽作用,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如瞿塘峡船工号子、剿匪、夔峡奇案、三峡移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在这些重大历史时期,大溪两岸的人们用智慧和生命创造他们自己的生存故事,这些故事化作他们的内在力量,激荡在长江两岸,形成代代流传的新时代文化。

 

一、瞿塘峡船工号子

大溪口至夔州府城的长江水路全长13公里,其中,大溪码头至瞿塘峡口(万安石)1公里,瞿塘峡(万安石至白帝城滟滪堆)7公里,白帝城至夔州府城5公里。这13公里水路,有铁滩、黑石滩、马王角、石板夹、台子角、滟滪堆等险滩和急流,尤以冬季的铁滩、滟滪堆和夏季的黑石滩著名。历代以来,大溪口至夔州府城每天有班船往返,先前是柏木帆船,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机动客船才取代木帆船。

大溪往返夔州府城的客运木帆船载重量约8吨,可载客30人,大溪人称这类船为缆缯儿(儿化音),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叫,谁也说不出来。缆缯儿有船工6人,后驾长、前驾长、桡工4人,每人都兼有多项职责,每天早上,从大溪码头出发,装载着来自大溪本乡、庙宇镇、铜鼓镇或更远的客人,他们或经商,或卖自产的土货,或办事,走几十里山路到达大溪码头,乘缆缯儿向上游的夔州府城划去。由于是上水,在险滩处要拉纤,在盖河和水流平缓处要摇橹或推桡——缆缯儿属小型船,大多只装备桡。拉纤和推桡是群体性劳动,为统一步伐,形成合力,就有专门的号子工或头纤、头桡叫号子,这些号子,是劳动发力时的自然呐喊,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劳动。2014年,瞿塘峡船工号子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瞿塘峡船工号子是推动木帆船在水中运行时的劳动号子,根据劳动的内容不同,分为推桡(慢桡和扳桡)号子、砍(搊chōu)桡号子、拉纤号子、呼风号子、张帆号子、坐力(降帆)号子等,尤以推桡号子和拉纤号子最为著名。

推桡号子,桡夫子每人一根桡,弓步站在船前端的两边,成对发力推桡,如2人、4人、8人等。

号子工喊:“伙计们,推起哟。”桡夫子们则将顺在桡桩上的桡柄握在手中,桡片放入水中。边推边应和号子:

哟嗬哟嗨           哟——呵——

哟嗬哟嗨           哟——嗨——

盖河(过河)向滩下投腮时,要与急流抗挣,推桡要使用急速的节奏,桡在水中短促运动,称为砍桡或搊桡,号子也只是短促的“嘿嘿嘿”声,只听见水“喳、喳、喳”的拍击声,脚踏号子节拍“咚咚咚”的应和声。

拉纤过了北黑石险滩后,流水稍微平缓的风箱峡段、白帝城上游段,则使用慢桡号子,减速慢行,以缓冲过滩时的强体力消耗。

哟嗬哟嗬——嘿        

嘿咗——嘿

吆点啰嗬——嘿

哟嗬哟嗬——嘿

上滩时,木帆船必须拉纤,拉纤由头纤掌控,由号子工或头纤叫号子。如:

嘿咗嘿        嘿——

嘿咗嘿        嘿——

哟嗬哟嗬嘿    嘿——

爬起来呀      嘿——

呃嘿          嘿——

嘿——        嘿——

又如,拉纤数板号子,也称出斑鸠:

伙计们   

上纤了   

吆嗬嗬   

吆哎啰嗨喔                 

喔得出                      吆吆出

哎嗨吆嗨吆 连手儿           喔得出

吆嗨哎嗨吆 逮起            

吆嗨哎嗨吆 连手儿           吆嗨嗬

哎嘿                       

一帆风顺                   

走夔门                     

二八佳人                   

赛西施                     

三结桃园                   

刘关张                     

四海为家                   

桡夫子                     

五谷丰登                   

吃饱饭                     

六畜兴旺                   

财源广                     

七十二变                   

孙猴子                     

八仙过海                   

显神通                     

九走江湖                   

扬美名                     

十全十美                   

大团圆                     

下水推桡或扳桡时,轻松而心情愉悦,号子工则领唱慢桡(耍耍)号子:

一进南门啰,就是醪糟哦——铺——   嗨——嗨——

十字街摆的是——担担哦——肉哦     嗨——嗨——

又如下水慢行,桡夫子倒坐船头扳桡,桡片不出水,所叫的号子称为扳桡号子:

夔府开头把艄出       嗨——

臭盐碛摆的八阵图     嗨——

滟滪石,孟良梯       嗨——

倒吊和尚半岩里       嗨——

推黑石,望大溪       嗨——

一声号子下虎须       嗨——

70年代后,机械动力船代替了人工动力船,船工号子消失,目前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大溪盛产民歌,五句子歌、多段式叙事小调也常常被号子工纳入船工号子中,如:

高高山上啰喂          嗨——

一树槐呐              嗨——

手扳槐树啰喂          嗨——

望郎来哟              嗨——

娘问女儿啰喂          嗨——

望什么呢              嗨——

我望槐花啰喂          嗨——

几十开哟              嗨——

肖呼儿说出哦          嗨——

望郎来哟              嗨——

嗨——                嗨——

嗨——                嗨——

 

二、剿匪

1950320日,大溪乡大刀会组织反革命暴动,60余土匪趁解放军早饭后擦枪间隙,偷袭驻守大溪乡的一个班,多名解放军和一名西南服务团南下干部牺牲,征粮3万余斤、钱币和票证等物被抢走。大溪土匪暴动是巫山县解放后发生的首次暴动,它是为庙宇镇暴动使用的调虎离山计。

1949122日巫山解放后,划定庙宇镇、大溪乡为第三区,区人民政府设在庙宇镇的观音阁,区政府派驻大溪乡的区干部有李墨田、唐福荣,二人是南下干部,唐福荣和解放军的一个班驻守在永生宫粮库,李墨田和另一些当地干部及解放军下乡征粮。李墨田得知土匪暴动后,在当地群众张明生的掩护下,返回区政府报信,当天下午,驻大庙区公所的七连的全体战士奔赴大溪乡解救,土匪抢走财物后早已分散隐藏,解放军逐地搜索暴匪。第三天,庙宇镇土匪趁区公所无军队把守的空隙,组织暴乱分子发动了攻打大庙区公所的暴动,在大溪乡剿匪的七连闻讯后,徒步30公里,返回庙宇镇,解救驻守在区公所的区政府干部。此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土地改革,确保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稳固。

 

三、夔峡奇案

瞿塘峡内有夔峡、风箱峡、黑石峡三段峡谷,它们分别属于奉节县和巫山县。两县的界线在黑石峡上游。

瞿塘峡两岸绝壁千仞,1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就是在白帝城拍摄的瞿塘峡,最高点是大溪乡平槽村,形似桃尖,被称为桃子山,平槽村所在的山称为桃花山,在峡的北岸,因岩壁似火烧的红色,又称为火焰山、赤甲山。这些称谓,是外人根据地形命的名,本地人只叫它桃花山。桃花山海拔1100余米,与三峡库区蓄水前水位高差达1000米,称瞿塘峡绝壁千仞,一点也不过。

在这千米绝壁上,古人开劈了一条大道,这条大道连通了三峡陆道,瞿塘峡内的这条古道,习惯上称为瞿塘峡栈道,考古学对这条栈道又进行了分段细分,分为槽道、栈道、石砭道,高于枯水期水位70米,海拔在140米左右。三峡库区蓄水后淹没。

瞿塘峡栈道有两次开凿的痕迹,第一次开凿的栈道距江面太近,洪水期间被淹没,行人无法通行,后又进行了改修。

第一次开凿栈道,传说是夔州府的鲍爵爷所修。鲍爵爷名鲍超(1828年-1886年),传说打越南回来,夺取的银子不计其数,开凿了瞿塘峡人行古道。当时在开凿时,没有考虑水位问题,图方便依山就势,导致洪水期间道路淹没,有些路段,被洪水冲毁,人不能行。18889月,夔州知府汪鉴,请求开府库,再次凿修瞿塘峡栈道,采用火药和人工开凿并举的方法,改修了这条大道。此后,无论春夏秋冬,行人畅通无阻。

一九五五年腊月初十,在距风箱峡岩洞200米的干沟子,从奉节返回大溪的缆缯儿上的船工,发现岸边一具尸体,约距水面10米,便喊栈道上向奉节行走的行人,到奉节公安局报案,行人观察了一会儿,没发现尸体,怕报假案,没有去报案。第二天,又一条缆缯上的船工看见了尸体,又喊栈道上的行人报案,被岩上砍柴的奉节民兵听到,民兵实地察看后,第二天专程到奉节县公安局报了案,奉节公安局接案后,报告了万县地区公安处,由于案发地点处于奉节巫山两县的交接处,公安处指派两县公安局派员现场勘查。现场勘查后,认为死者是他杀,遂成立了由公安处牵头,奉巫两县公安人员参与的专案组。

由于死者身份不明,此案侦查过程中曲折多变,历经8个月的时间,巫山公安人员在群众的帮助下,才查明了是再次犯罪潜逃的军统特务,企图冒名顶替,逃避惩罚,而进行的杀人行为。此案侦破后,万县地区文工团将其编为话剧《夔峡奇案》上演,1959年建国10周年国庆时,此案作为惊险案件之一展出。

 

四、三峡移民

“湖广填四川,四川填湖广。”从小就听着这一句颠来倒去的口头禅,幼小的心灵很庆幸,遭殃了才去填,我们的祖先从湖广来填四川,是八大王洗了四川,四川没人了才来填,我们再回头去填湖广,一定是湖广遭了殃需要填,说明我们四川人是平安的。那时候的心灵幼稚而又自私,全没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2002年,我果真成了移民,我没有去填湖广,是国家工作人员老城搬新城就地后靠移民。沿江两岸175米水位线以下的农民,有移民湖广的,有到安徽、上海及本市梁平县落户的。从1993年到2002年的10年时间,巫山县委县府领导及各部门、移民乡镇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地投入175水位线下移民工作。移民故土难离,不接受补偿政策时有发生。借机故意刁难、抱怨移民干部。苦和怨不能否定移民大业,在苦和怨中,移民干部工作仍然一丝不苟,带头移民的典范不断涌现,在新的生活的地方,他们看到了江岸所没有的希望,流着离别的泪水,带着故乡的泥土,最终走向了新的生活地点。

就地后靠的江岸移民,生产安置和生活安置,通过20年的检验,正显现出它的效益,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目标。

 

五、产业振兴

红叶、纽荷尔脐橙、脆李,是巫山经济发展的三张名片,也是巫山江岸群众的致富门路。大溪乡沿江两岸,海拔400米以下以纽荷尔脐橙为主,尤其以北岸军营村的纽荷尔脐橙最为著名,是巫山县纽荷尔脐橙中的名果,仅纽荷尔脐橙一项,户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脆李和其他小水果不受海拔高度的限制,遍布各村落。南岸沙落坪的樱桃和葡萄、草莓,大溪河右岸的官田蔬菜,错开峡的沃柑,都小有名气,成了大溪乡各村产业振兴的支柱。

大溪粉条是著名的传统产业,是利用红苕和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做出的传统生态粉条,具有劲道和耐煮的特点,是炖、炒的佳肴。每年冬季,家庭手工作坊便开业,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加工粉条上万斤,获取利润3万元左右。

 

六、大溪文化

考古学上的大溪文化,遗址在瞿塘峡口右岸的上溪,上溪位于大溪河和长江的交汇台阶上,背依乌云顶。乌云顶是与桃子山相对峙的瞿塘峡高峰,可以俯瞰大溪,远眺长江。

除了考古学上的大溪文化之外,大溪的古道文化、古桥文化、古建筑文化、民歌文化十分丰富。连接外乡的古道和石拱桥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把大溪水码头烘托得欣欣向荣,成为著名的水码头。

大溪老场镇是小桥流水式的场镇,房屋依山而建,临江房屋有吊脚楼,街道狭窄曲折,一条溪流穿街而过,哗哗的流水声伴随着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著名中医学家冉雪峰的故乡。

大溪民歌除了船工号子外,号子类的还有薅草锣鼓,五句子山歌、叙事性抒情小调是大溪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五句子歌《麦李子没得苦李子圆》:

麦李子没得苦李子圆,

哥嘴没得姐嘴甜。

去年今日亲个嘴,

今年今日一对年,

嘴巴还像蜂糖甜。

麦李子即巫山脆李,在获得脆李名称前,大溪乡、庙宇镇称其为麦李子,因其成熟后像麦子一样黄,味甜。苦李子是生长在庙宇镇一带的野生李子,味苦,即使成熟了也苦得难以下咽。

又如《薅草还要锄头快》:

薅草还要锄头快,

恋姐还要嘴巴乖。

锄头快来薅断草,

嘴巴乖来逗姐爱,

铁打的心思说拢来。

如小调《手提红纽灯儿难上油》(节选):

一更里来月照楼,

手提红纽灯儿难上油,

难上油啊难上油,

手杆子弯弯郎的枕头,

郎不来我泪眼双流。

二更里来月照街,

情郎哥哥你来到,

左手开门两栓开,

右手把郎抱在怀,

奴的郎啊你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