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民族复兴专栏 > 正文

感动重庆|郑劲松:致敬!平凡英雄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郑劲松    日  期:2022年8月29日      

 

他们其实很平凡,很陌生,走在路上,或许除了朋友和家人,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但此刻,当山火肆虐,当狭窄的山路无法行驶汽车,当油锯、灭火器、铲子、砍刀、矿泉水运不上去时,他们来了。伴随着马达轰鸣,尘土飞扬、滚滚热浪中,一个,两个,三个,一辆辆,一队队,一群群,不断线地来了。

他们背着那土里土气的背篼,向烈焰燃烧的方向绝尘而去……如果平日,这样刺耳的轰鸣声“肆无忌惮”地“飙”过身边,我会因突然受惊而“鄙夷”地望着他们的背影,甚至在心里暗骂一句。今天,我要满怀敬意地赠送两个字,不,四个字——英雄兄弟。

依然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这两天,他们成了朋友圈、微信群、视频号、公众号、短视频里著名的“熟人”。北碚歇马街道虎头山山火还在有序扑救,一段段、一张张摩托骑手送灭火器材、送消防战士、送盒饭、送水的照片在手机屏幕滑过,令人泪目,我为他们写下这样的诗句:“这样的重庆崽儿,好帅!∕这样的骑手,好酷!∕速度与激情∕平凡与大爱!∕这山间小路热浪奔涌,尘土飞扬∕好兄弟!看不清你的脸庞∕却看清一颗勇敢的心∕比火光更亮∕那背篓好时尚∕把爱心与责任抗在了肩上!”

是的,他们此时“好帅”“好酷”,他们把平凡与大爱、责任与担当抗在年轻的肩上,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北碚90%的摩托都来了!”没人去计较这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的北碚我的城!”这却是北碚人都认同的心声。

微信群成了最便捷、及时的交流平台,哪里需要志愿者、盒饭、油锯,哪里需要砍隔离带……政府组织者和民众的响应和谐共振,烈火中的应答息息相关。

有几个“摩托”被我认出了名字。最早被认出的是偶尔写点诗歌、曾在一家杂志打工的周姓朋友。说实话,他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甚至默默无闻。当山火初发不久,狭窄的乡村公路拥挤不堪,各种器材车辆几乎无法通行时,他突然出现在了人群中。

“运了2个兵,2桶柴油,5趟水,2趟灭火器,2把电锯;吃了6块西瓜,喝了3瓶水、1碗稀饭。”头戴草帽,红色T恤汗水浸透,他来了个自拍,发了上面这条朋友圈。

“好样的!”“为你点赞”“真英雄”“注意安全”……朋友圈下面迅速出现一片评论。

“统一回复:谢谢大家关心!我就一普通市民,山脚就是我的家,我不救谁救去!” 回应如此朴实无华。

“是啊,在山上,听得最多的也是这朴实无华的话:我们住在这里,这里是我的家,我要拼命保护她……”另一个网友顺着说。

当然不止北碚人在自救。“这一刻,我们都是北碚人。”说这话的,不是北碚人,而是来自西南大学的学生,山东小伙子,我叫不出名字,但认得他身上的背心“西小兰”,这是校团委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标配”。

虎头村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他们正在那里做暑期社会实践。“碰到了就上!”几个男生冲进志愿者队伍,没法直接到一线扑火,就和群众一起砍隔离带,或者帮忙送盒饭。

和我视频时,汗流浃背的小伙子正在搬运一根竹子。“我们帮着把砍下的竹子顺开,好让大部队过去。真遗憾,用不来油锯,也开不来摩托,不能像那些大哥哥那样往上冲!”对话结束,我照样给他一个大大的点赞:“你照样了不起!尽力而为,这不正是志愿者的真谛吗?”

会开摩托的青年教师陈某,出现在歇马街道的服务站。这已是夜里11点半左右,先是在青年教师微信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关注着火势。住在城南紫云台的,还不时到窗前甚至楼顶拍回照片和视频,也不时把一线各种信息发在群里。

宁静的夜里,微信群“聊天”声响个不停。突然,有人在群里说:“山上挖隔离带的挖挖机师傅说饿了,有没有人去送盒饭?”“好多?”“至少20盒!”“我去!”这位陈姓教师是个海南小伙子,喜欢自驾骑行的时尚青年,更是一个地道的“吃货”。有人问“这么晚了,哪儿去搞盒饭?”他回了一句:“我有好几家老板联系方式,他们马上做!”

大约半小时后,他已经出现在挖掘现场,拎着两大口袋盒饭,带着头盔和口罩……“认得出我不?有图有真相哦!”自拍照片传到群里,所有人都为他发出欢呼、胜利的表情。

危难时刻需要这样的表情。这是青年的表情,这是无声的爱与责任的表情,平凡而可爱的表情。即使在深夜,这样的表情也自带阳光,看上去那么闪亮。

平凡英雄,不是孤勇者。灾情就是命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越来越多的消防车呼啸而至,消防人员,武警战士,民兵预备役,区内的,区外的,各种专业力量在汇聚。

笔者所在的西南大学档案馆外第三、第四运动场,成了应急抢险直升机停机坪。四五架直升机在这里不时起降。听着不绝于耳的轰鸣声,人们知道,扑火战斗仍在进行。

隔着护网,我和很多闻声而来的师生,拍着直升机起降的瞬间,也关切地看着飞机上走下来的全副武装的“战士”。人们之所以一次次“围观”,绝不是好奇,而是一种寄希望于专业力量的信任,以及发自内心的致敬。

他们不是北碚人,但此刻代表着一种国家力量,和北碚人民战斗在一起。身着制服的帅小伙们,看上去就有一股英武之气,但他们依然那么平凡,或许就是你我家里的兄弟。

一丝清风吹拂的凌晨,山里的隔离带、斜坡、小路、草坪里,躺着这样一群群兄弟:身着橘红色制服的消防员,戴着头盔的蓝天救援队队员,穿着草绿色制服的武警官兵,着工装的挖掘机师傅。

从头天上山到深夜,他们已经连续战斗了一整天。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睡着的,只看见他们和衣而卧,睡在地上,是那样的宁静而安详。我多么期望时光停下,烈日不要那么早升起,让他们再睡一会儿……这样的情形,不仅在北碚,在最近发生的重庆涪陵、巴南山火中,人们都看到过这些相似度太高的照片。

这样的安静里,有一股力量油然而生。“北碚的北,是背靠背的北∕北碚的碚,是被你感动的碚”,一位女诗人这样写道,我想加上一句“北碚的碚,是信心百倍的碚”。

滑动手机屏幕,山火得到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来,令人欣慰。映入眼帘更多的却是那些平凡英雄的画面或短视频以及各大媒体的报道。《这次高温,让我终于看清重庆人的真面目》《助力,让我们更久地记住“山城骑士” 》一篇篇歌颂平凡英雄的文章正在刷屏。

我坚信,这也是一种力量,比山火传播更快、能够阻断山火传播的力量。

因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因为,平凡英雄就是人民的力量,一种了不起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