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亿(中国) > 作协工作 > 正文

重庆文学公开课|重庆文学的活力在哪里?来听《红岩》杂志的故事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刘一叶    日  期:2022年6月21日      

重庆文学爱好者对《红岩》杂志一定不会陌生。作为我市唯一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期刊,《红岩》历经70多年风雨历程,从无到有,又从停办到复刊,书写了一段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华章。

6月17日,作为“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系列活动的第二场,《红岩杂志分享专场》如约而至。《红岩》杂志编辑部团队,携手重庆诗人李钢、宇舒,小说家曾宪国、贺彬、宋尾、冉茂一等作家一同亮相重庆书城。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作家协会携手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重庆日报共同主办,重庆日报文旅副刊部、重庆新华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市作协组联部、重庆文学院等单位承办。活动中,《红岩》杂志副主编欧阳斌与作家们一同叙说自己和《红岩》的深厚情谊,揭秘最新一期《红岩》的特色,与读者一起畅谈文学。



位至亲好友,《红岩》为作家提供写作养分


《红岩》杂志创刊于1951年。它为重庆文学培养过如傅天琳、李钢、莫怀戚、李元胜等一大批优秀的本地诗人、作家,也编发了像周克芹、叶辛、何士光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家们的作品。


▲活动现场,《红岩》杂志副主编欧阳斌正在分享。


“我和《红岩》杂志同岁!《红岩》杂志今年71岁,我今年也有71岁了。”活动现场,已经满头白发的李钢这样笑着对读者说。

诗歌爱好者一定会记得李钢的两大代表作。一部是1983年在《诗刊》《星星诗刊》上发表的大型组诗《蓝水兵》,另外一部便是198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的《白玫瑰》。事实上,李钢创作的《白玫瑰》正是发表在1979年《红岩》复刊号上。

李钢回忆说,1978年,国内的不少文学杂志都已经陆续复刊,全国的文学创作开始复苏,《红岩》杂志也准备筹备复刊。“其实,当时我心里已经有了创作《白玫瑰》的想法。不久后,时任复刊诗歌组的编辑杨大矛正式与我约稿,要求我尽快动笔。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那首《白玫瑰》。”李钢表示,发表在复刊号上的《白玫瑰》,一字未改,一行未删,占了很大篇幅,让他感觉到该杂志对待文学新人的宽容与尊重。

《红岩》对作家尤其是对本土作家的培养,让不少作家为之感动。青年作家冉茂一的小说发表在最新一期《红岩》杂志上,现场他与小说家曾宪国就自己的创作展开了对谈。此外,小说家宋尾也在活动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岩》杂志就像他的一位至亲好友,在他的写作之路上,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一张文化名片,《红岩》为重庆文学提供展示平台


作为重庆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期刊,《红岩》在重庆乃至全国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数度辉煌。走进新时代,《红岩》杂志不断改版升级,推出了“中国诗集”“国际诗集”“中国文存”“中国叙事”等重要栏目,一大批新锐作家和诗人在《红岩》杂志成长。《红岩》杂志逐渐成为重庆文化名片。

那么,《红岩》如何发掘优秀的本土作家?在现场,欧阳斌也给出了答案。

《红岩》杂志一直坚持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近年来,我们设置了‘重庆诗集’‘短篇小说集’‘成渝双城趣事’等栏目,通过作家作品推介会、作品分享会等活动,激发重庆文学更多活力。”欧阳斌介绍,比如最新一期的《红岩》就推出了曾宪国、冉茂一等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以此为重庆作家提供更多展示优秀作品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推动重庆文学发展。

此外,现场还有不少文学爱好者带着自己的佳作向《红岩》编辑团队投稿。对此,欧阳斌介绍,未来,他们还将带着“善待读者、善待作家、善待文学”的情怀,加大与读者的互动。“作为‘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计划每两个月在重庆书城开一次文学分享会,与读者谈谈编辑的故事,让更多读者了解重庆文学,了解我们。”他称。(重庆日报客户端 刘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