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家访谈 > 正文

重庆85后作家徐鹏写成小说《太平门》,讲述百年前的留学报国故事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赵迎昭    日  期:2021年9月13日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近日,重庆85后作家徐鹏潜心三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太平门》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太平门》是一部以川渝早期革命为背景,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学子的成长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全书共17章,故事情节铺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重要史实为框架,以虚构的徐春风、辛佑国、华少昌、华咸声等主要人物为主线,讲述了从1910年川汉铁路筹建,至1920年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首批毕业生赴法国勤工俭学,10年间川渝人民寻找救国真理、革命道路的故事。该书被评为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一位青年作家为何要花3年时间写一本革命历史题材小说?9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徐鹏。

 

让青少年铭记他们的名字

太平门遗址,位于渝中区白象街与四方街交汇处西南侧,是重庆“九开八闭”老城门中的重要开门之一。100多年前,邓小平、周贡植、冉钧等川渝青年出太平门,登上客轮前往上海,并乘坐邮轮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写这本书,并取名为《太平门》,就是为了纪念川渝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太平门外寻太平的峥嵘岁月。”徐鹏说,下定决心写这本小说,起源于一次查阅档案的经历。

2018年,徐鹏当选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青委会会长,为更好履职,也为更多了解重庆侨海报国和留学人员的光荣历史,他习惯性地到档案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他看到重庆江津海归王培菁的故事。

“王培菁回国后,在杨沧白引荐下,与张培爵等14名重庆革命党人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学归来,正值青春年少。”徐鹏介绍,1913年,袁世凯许诺王培菁为重庆镇守使,被拒绝后下令将其杀害,时年29岁。截至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王培菁的14名好友也都陆续牺牲在历次讨袁战争中,重庆鹅岭公园内仍然屹立着其中10人的纪念碑。

有什么事情比生命还要重要?徐鹏渐渐明白,这些冰冷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卓尔不群的年轻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本来可以有安定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却最终选择了远赴海外求真理,回国闹革命,义无反顾地把生命定格在青春年华,因为他们都坚信,这世上总有些事情要比生命更重要。

徐鹏。(受访者供图)

 

当他想进一步查阅这些英烈资料时,却发现档案史料中的记载少之又少,有的是几段文字,简要记载了人物生平。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名字。于是,徐鹏心中萌发了以这群青年为原型,写一本小说的想法。

他说,年龄和阅历不同,他的创作侧重也有所不同。10多年前,他主要写青春文学,到了30多岁,他更想写一部比较厚重的作品,“我要让当今的青少年铭记他们的名字,传承和发扬他们的报国精神。”

 

把历史吃透再动笔

对于徐鹏而言,创作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并非易事,“我要把辛亥革命历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历史吃透才敢动笔,这是对历史起码的敬畏。”本书责任编辑徐飞也叮嘱他:“不能乱编,要有历史根基。”

从2018年下半年起,徐鹏在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重庆欧美同学会、大渡口区委区政府等的支持和协助下,开始了在全国各地档案馆收集资料的历程。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贵阳、广安、自贡,只要打听到有相关资料,徐鹏总会暂时放下工作,前去搜集。有一次,他还曾凌晨4点从开车3个多小时赶赴四川荣县档案馆查资料。

“辛亥革命元老、荣县起义的发起者之一吴玉章就出生于荣县,荣县军政府旧址还见证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诞生。”徐鹏说,当天他在档案馆查了整整一天,收获颇丰。但最后呈现在书中,这些资料被浓缩成了200余字,“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情况了,有时要为一个细节查几天资料。”

除了要保证历史背景准确,徐鹏还要从各种各样的图书和资料中,还原上世纪初的市井百态。他数了数,自己主要学习、参考的各类图书就有140多本。

搜集资料,花了徐鹏近一年半的时间。开始动笔后,状态好时,他一天甚至可以写近1万字。没头绪时,他喜欢到太平门遗址旁边坐一坐。

“坐在那里,灵感会瞬间迸发出来,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上世纪初革命先辈的朗诵声、小贩的叫卖声、邻里的寒暄声一一浮现。”徐鹏说。

“只见她步伐轻巧,彩鞋下面像装了弹簧一般,在窄窄的小巷中间踮起脚,走起极小的碎步,前脚掌如蜻蜓点水一般,用平稳轻巧的步伐站步快速移动,突然起式转身一跃,双脚平伸向前一梭,半截身子便担在台口上。”徐鹏在书中描写了川剧的绝活台口功中的“梭台口”,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获得者黄荣华看到这一段后竖起了大拇指:“写得准确生动,真不错。”殊不知,这是他硬啃了几本川剧专业书籍后才总结出的。

今年5月1日,徐鹏将书稿发给徐飞。徐飞就这样在假期里开始了阅读和编辑。“听了编辑的意见后,我又作了5次大规模的修改。”徐鹏说。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

“我埋泉下泥销骨,换得人间雪满头,今日能与众兄弟一起上路,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书中主要人物徐春风临刑前,对战友说。

书中有不少革命者就义的情节,写到这些画面时,徐鹏多次泪眼婆娑。他说,在写这本书的日日夜夜里,他时常会听那首《祖国不会忘记》,娓娓道来的歌词就像是书中人物在跟他对话:“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

前些天,图书出版后的一个夜晚,他拿着书走到黄花园嘉陵江大桥人行道上,面对太平门遗址的方向高喊:“先辈们,我把《太平门》写完了,你们没有死……”看着眼前璀璨夺目的都市夜景,吹着江风,徐鹏热泪盈眶。

徐鹏介绍,他还在继续搜集资料,计划再创作两本长篇小说《魁星楼》和《歌乐山》,把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重庆革命历史写成近代三部曲,让革命精神通过文字的力量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