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6月,城口县大地主蔡云益等人的中药铺,被红三十三军二九七团和坪坝苏维埃政府没收。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命令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等人在坪坝建立红军药房,免费为贫苦大众治病。坪坝工农红军药房成立,王维舟题写店名。 下半年,“鸡窝寒”的流行性感冒在城口农村爆发。 徐向前连夜指示驻扎在坪坝大梁上的王维舟火速赶到坪坝街,商量对策,并派遣20多名红军战士到红四方面军军部医院背运药品并沿途采集中草药......1个月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百姓得到应有救治。 红军药房的医生也多了一个“救命活菩萨”的尊称。 时光飞逝。2018年9月2日,大巴山的城口汉子彭必文,站在山坡上,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此刻,他将传承红军药房医生的“活菩萨”精神,投入另一场伟大“战役”——脱贫攻坚大决战! 一 彭必文,城口县中医院院长,55岁的他在这个职务上画上圆满的句号。卸去行政职务后,他准备专心从医。 “到平溪村担任第一书记,把那里的贫困百姓拉一把、扶一程,如何?”新任院长的一席话,搅乱了他的规划。 “第一书记”。这个称呼跳进他的脑子里,“轰”地响了一声。 这天,是2018年8月15日,酷热的城口实在有些闷热,办公室的气氛也有些紧张。这个词,在自己的记忆里并没有形象、声音,自己半生从医也与它没有关联。他努力回想,碎片慢慢拼凑,或许因为自己退居二线,有时间攻坚克难,或许因为自己当过领导,能够打硬仗…… 彭必文双手抬起,合拢一拱,话语掷地有声,“为百姓,我干!” 面对平溪村现状,这位带着金边眼镜,温文尔雅的院长,一改往日的笑脸,眉头紧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平溪村,烂房子多、贫困户多、单身汉多,交通差、环境差、习惯差,是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三多”“三差”,并没有吓退彭必文,反而激起他的斗志。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彭必文脱下白大褂,穿上灰衬衣,手术帽换成了黄草帽,黑皮鞋换成了绿胶鞋,手术刀换成“烂笔头”,到村里“问计于民”—— 贫困原因在哪里?村民们到底想啥、缺啥? “村容村貌差,环境整改‘你不帮,我不动’;部分人‘等靠要’;一些低保户‘躺在扶贫政策上睡大觉’……” 数月下来,彭必文找到了平溪村贫困之痛。“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彭必文懂了“四进”“七不进”“一出”“三不出”“动态管理的八步法(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等相关政策,这些都凝结成他在平溪脱贫攻坚的“三把火”:为思想立心,为健康立命,为发展立业,以推动精神脱贫、健康扶贫、产业致富。 他对全村10个村民小组、478户逐户进行了走访。对每户的总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人员结构、身体状况、吃穿、住房安全、医疗保障、适龄儿童上学情况、道路交通、电力通讯、饮水安全等作了深入全面的调查摸底,对52户建卡贫困户、48户低保户、22名特困对象、 56户残疾户、大病户、吊远户、老人户进行了重点关照,收集发现问题200多条,全面掌握了情况,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 第一把火——思想脱贫,在平溪村悄然生起。 以“提振精气神、摆脱精神贫困”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摒弃等靠要懒、摆脱精神贫困”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开始了。 村里的谭显理住在公路边,崭新的房屋、整洁的院坝、干净的陈设,看不出这是二个“单身汉”的家。谭显理70岁,老伴十几年前走了,儿子如今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这个家就只剩下两个“单身汉”。过去,这个家脏乱得不成样子:家里到处是灰,锄头和饭锅放在一起,等到没碗盛饭了再把灶台上堆的一摞碗集中洗…… 彭必文多次走访,劝他们注意卫生,谭显理却满不在乎:“等下辈子投个好人家,再来讲究。”彭必文二话不说,拿起扫帚,帮他清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不留卫生死角......扫完地,彭必文转身把单身汉的衣物收进盆子里,泡上水、洒进洗衣粉,卖力地揉搓起来,又犯起“职业病”:60%的慢性病都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几率…… 谭显理一家羞红了脸。半年后,谭显理家开始改变:饭后及时洗碗,桌子、板凳擦得亮锃锃的…… 慢慢地,村民房前屋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平溪村的普遍现象。 村容整洁了,彭必文就开始谋划产业发展。平溪村海拔较高,坡陡地少,他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念“山”字经,写“林”字文,为让平溪村富起来使出十八般武艺,确定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山地鸡养殖、中药材、食用菌种殖等为主要增收产业,成立了以31涧民宿宾馆为龙头的高瞻乡村旅游合作社和火炮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就业、组建村集体经济,增加就业岗位30余人,户均增收400余元。2019年集体经济组织分红:一般户每股110元,建卡贫困户每股160元。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当地乡村旅游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在帮扶过程中,彭必文总是自掏腰包帮助村民。 云从珍家缺资金但会养猪,2019年初,彭必文出资近4000元为她新修猪圈2间发展养殖业,7月27日的洪水将猪圈、2头300斤的大肥猪、火房全部冲跑,损失惨重。在上级部门救灾资金支持下,彭必文自己出资1230元为她购买小母猪1头,在他和云从珍的共同努力, 2020年1月初将猪圈、火房建好,年底就有仔猪产出,有了固定的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朱学成家缺劳力、缺资金,2019初,彭必文出资5900元为其购买8箱中蜂,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到他家进行技术指导,年底取蜂糖40余斤,实现利润4000余元。2020年增加到11箱,取蜂糖50余斤,实现利润5000余元,达到了稳定增收的目的。 周堂坤家因学致贫,彭必文鼓励家长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又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从2018年开始,他每年至少资助学费800元,现大女已考上城口县中学,品学兼优,大有前途。 在彭必文的带领下,全村新修水池大小25个,所有饮水管全部更新,安全饮水有保障。新增和改造安装变压器4台,动力和照明电有保障。新建公路1公里,硬化公路4公里,实现了社社通和98%实现公路入户。手机信号全覆盖。 2021年1月, 平溪村“零问题”通过脱贫攻坚市级评估验收。 平溪村打了一个脱贫翻身仗。 三 “平溪村来了个‘中医书记’,我只知道他是大专家、挂他的号很难,这不赶紧过来瞧瞧。”村里人心心念念的“中医书记”彭必文,在平溪村办公室,忙得热火朝天,门里门外一大帮村里人等候着。 平溪地处边远,山高坡陡,留守老人儿童多,出行不便,就医更难,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普遍存在。 “群众常常因为赶农时、爱惜钱,认为是小毛病不碍事,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村里不容乐观的医疗条件,让彭必文感到,必须要为村里人做点什么。 于是,他利用自己“中医人”的身份,走遍平溪村的沟沟壑壑,为群众检查身体,查看服药、就医、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白净书生”彭必文晒黑了,但群众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位“中医书记”,待人亲,在家就能“看病”。 彭必文的背包是个百宝箱——里面有血压计、血糖仪、感冒、促消化、腰腿痛等常备药。老黄常年患有椎间盘突出,彭必文每次路过他家都要进去看看还有没有药,再给他复查一下血压、血糖...... 彭必文还是个“碎碎念”,“李大哥,你最近血压咋样?要按时吃药,盐吃淡点嘛。” “张大哥,你胃不好,你莫喝酒了呀!” 74岁的杨达权右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3月,2018年12月到村委办公室找彭必文诊治为肩周炎,彭必文免费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为他作封闭治疗1次,一周后全愈。 56岁的黄在翠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2月余,2019年5月,到村委办公室找彭必文诊治,诊断为双膝关节滑膜炎,彭必文免费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为她作封闭治疗2次,半月后全愈。 2020年6月29日,彭必文在入户走访时发现74岁的符代春患左面神经炎2月,他根据实际情况,免费用维生素B12作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症状明显好转,功能恢复正常。 三年来,彭必文免费为9名慢性病患者办理特病卡,送4名建卡贫困残疾人到县医院作残疾等级鉴定,疾病诊断250余人次,健康咨询800余人次,赠送价值4500余元药品。 三年来,彭必文觉得很累、很苦、但他更觉得,有意义! 2018、2019年两个年度,彭必文被县委组织部考核为优秀,2020年被评为城口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即将退休的年龄,彭必文觉得能参加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个人人生旅程最大的收获。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