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在时间的坐标里绽放光华,后坪乡文凤村近三年可喜可贺的变化,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且留下了深深的脱贫致富印记。那么,是谁使云上天池苗寨发生了沧桑巨变的呢?下面请看笔者的扼要描述。 ——题记 蓝天白云,映衬着绿水青山的苗乡,其风景,如诗如画。 中巴车在新铺就的山间柏油公路上欢跑,远离闹市,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我的心也随之跳动,窗外的迷人风景映入眼帘,一闪即逝,令人目不暇接。此行是应邀赴重庆西北部武隆后坪乡天池苗寨采风,重点采访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欲知详情,话还得从头说起—— 前不久,我采写了一篇题为《邬亮和他的同事们》的微型报告文学,侧重反映了市卫健委扶贫集团驻黔江金溪镇扶贫工作队联络员邬亮的典型事迹。这次去武隆,主要是到后坪乡文凤村苗寨旅游观光,没有创作的硬指标,除非自己有感而发。七月中旬,一个阳光灿烂,百花争奇斗艳的上午,我们一行十多人乘坐的考斯特中巴车刚驶离渝中区,同车的市检察院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陈伦双就担任起了向导。他,三十七八岁,瘦高个,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近视眼镜。他说:这次有幸请到诸位散文家和专家学者到苗乡,参加“脱贫攻坚采风”主题党日活动,主要是借助大家,为最后冲剌阶段,秉笔直抒胸意,妙笔点化铸魂…… 从他简略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后坪乡是重庆市政法委扶贫集团承包的一个点,而文凤村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现在是一个远近闻名,扶贫效果显赫的典型。小陈是抽调出来负责上下联络的干部。此时,我在心里喃喃自语,文凤村真有他说的那么好,会不会有些夸张?难道他们比黔江金溪镇脱贫工作还要干得出色?不会吧,人家可是市里挂上号榜上有名的先进集体。不管怎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实地走访后就知道了。 大约三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后坪乡的天池苗寨。出迎的是驻村第一书记邱靖杰(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事务保障部副主任),他上车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1.75米左右的个头,皮肤黑里透红,长得虎背熊腰,尤其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位睿智而又粗中有细的角色。 此刻,当我还来不及问话时,陈副主任就抢先道:邱书记扶贫工作近三年,收获满满,不仅扶贫干出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妻子还为他生下了一个胖宝宝。就是妻子住院分娩,他也只向组织上请了三天假,由此可见,他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刹那间,邱书记打断陈副主任的话,嘶哑着嗓门,十分谦逊地说:谬赞了,谬赞了。现在,我还是讲讲天气吧!早上,天空晴朗,日出东方,预示着各位作家会给苗寨山乡带来温暖。可是,刚才天上云彩聚散,又飘飞着零星的雨滴,我想苗寨应该有雨露的润泽吧!他的一番富有哲理及不俗文采的话,一下子就把全车的人逗乐了。认为这位驻村第一书记身上,一定有着值得挖掘的闪光点。正因为如此,我便有了写意的激情和创作的冲动。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有过深刻阐述。历朝历代,执政者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能得民心得天下。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远古不说,单就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就有讲不完的故事。就拿唐朝来说吧,前后三百年,鼎盛时期,国泰民安,生活富足,没有一个穷人。历史沧桑巨变,近代以来,尤其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列强豪取强夺,年年战乱不堪,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使劳苦大众重新看到了崛起的希望。全国解放后,人民站起来,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可是,迄今近百年过去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不高,城乡差别大,特别是贫困山区变化不大。而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不就是要让黎民百姓过上舒坦舒心的日子,不让他们寒心么? 这时,邱书记陪同我们参观的途中,他手指着山坳上几户人家说:扶贫初期的一天下午,他和同事冒着倾盆大雨,深入农家召集开会,动员政府免费送鸡仔,科学伺养鸡娃的事。一开始,无论说什么,苗族兄弟们都传统陈旧观念,不肯接受。最后,经耐心细致地讲脱贫致富,必须赏识新生事物。后来,一位家族威望很高的苗族老翁才说:那就试一试吧!如今,他们养鸡,不愁销路,已尝到了甜头,得到了经济实惠,每家每年好几万元的收入,笑得连嘴都合不拢。刘书记还颇有心得:只要你带着真感情来,把村民们心结打开了,脱贫道理讲透彻了,观念转变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入寨的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此次采风,我们先后聚焦高山民族风情场镇,文凤村便民服务中心,苏维埃政府史迹展览馆,天池苗寨文化广场,洪山湖生态休闲园,还登上能俯瞰全村风貌的观景台。所到之处,耳闻目睹的事实,无不令人感动,令人心花怒放。是呀,过去扶贫靠吃救济,光靠“输血”,不能“造血”,是无法摆脱老百姓贫穷现状。小敲小打,不痛不痒的扶贫,也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这次市政法委扶贫集团提出的“法治扶贫,文化惠民”主题,就独具特色,以原始自然资源,打造“农文旅”风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一片昔日荒凉的土地,重新焕发出泥土的芳香。 在参观初具规模,错落有致,古香古色,宽敞明亮的民俗村时,在苗寨山歌传承人潘学舟,刘远银夫妇家门口,大家再一次在现场感受到了苗寨山歌的魅力。事前,老两口听说要来客人,便身着节日盛装,饱含深情地为我们奉献了一曲自编自演,原汁原味,赞扬党的富民政策的山歌,可谓天籁之音。他妻子说:我唱歌,是跟老头子学的,因他是当地堪称的歌王。感动之余,我上前与二老合影留念。在参观苗寨的路上,我听说市检察院小陈副主任,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已深入后坪乡十七次之多。这是何等的感情融入啊!据说,他曾是城口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童年家境贫寒,也得到过政府和一些好心人的支助,如今他要尽其所能,履行职责,回馈社会,回报贫困的山民。 在路过一家面坊时,听见机声隆隆,我便好奇地走了进去。但见一对身着民族服装的年轻的小两口正在按程序,有条不紊地制作挂面。帅哥姓颜,靓女姓周。一打听才知,他俩是同乡,原来都在广州和山城打工,是去年被扶贫工作队动员回村搞实业的。身材窈窕,五官清秀,性格开朗的小周口直心快,毫不掩饰道:在外打工,每月挣的钱比现在制作面条和开面馆多。但是,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陌生的地域,总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感觉。现在孩子十岁上小学了。我们回乡创业,既能照顾双方老人,又能辅导孩子,真是一举两得,全家暖意融融。再说,政府给了我家不少优惠条件,不返乡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都说不过去。眼下虽受疫情影响,节假日双休日到此的游客不算多,可我始终坚信,今秋和明年的春秋旅游旺季,天池苗寨一定会敞开胸怀,迎来不少的尊贵客人,我们的生意,一定会越做越红火的。说这席话时,她好看的脸上洋溢着几分骄傲和自豪。 听罢小周的陈述,我觉得这就是新农村的佼佼者,他们不负韶华,勤劳致富。在贫困山区,太需要这样的有志青年回乡搞建设了,他们才是苗寨真正的主人,才是苗乡的未来和希望。在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村民综合服务大厅,我除见到一位中年村妇女主任正伏案工作外,还见到了一名刚毕业的婷婷玉立的本寨女大专生。妇女主任说:她是热爱家乡的娇阿依(指漂亮女孩),去年一毕业就返乡从事这项服务工作。我们上班没有严格的节假日休息考勤制度,只要有村民来办事,我们总会热情周到服务,一直到对方听明白弄懂满意为止。在她们办公的柜台上,我还看到了浅显易懂的人力社保扶贫政策《明白卡》。 记得当日下午五时许,在我们登上观景台欣赏全村风景时,邱书记手指着,对面葱郁人头山下那一片片波浪式的梯田道:大家看,像不像一只偌大凤凰身上的,一层层五彩斑斓的羽毛?我答,像,像极了,正在涅槃浴火重生,翱翔蓝天哩!在村上的儿童乐园,我还看到两位年轻漂亮的幼师正带领着二十多个幼儿做游戏,从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里,我仿佛看到了苗寨灿烂的明天。心里想,这不就是一只只雏凤,待羽冀丰满时,他们一定会高傲地飞向好日子的新天地!在苗寨,我对高山峡谷的太阳湖和月亮湖情有独钟,它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苗家山寨,赐福于山民。当碧蓝的天空,蓊郁叠嶂的大山,清澈的湖水,与全新的苗寨交相辉映时,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下山后,足智多谋,作风扎实的工作队队长刘千武,市散文学会会长刘建春等一行,在驻村第一书记邱靖杰的陪同下,还特意到贫困户何祖华家进行了慰问,发放了慰问金。当时,老何十分感动,连连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要不是你们像亲人一样真诚真心帮助,我家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刘队长扼要介绍说,前几年,老何的老婆不愿继续跟着他过苦日子,就跟别人跑出了大山,狠心撇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的十五岁,小的十岁。他还说:老何是个地道的老实人,很勤奋,每天早出晚归,干活从不讲价钱。对这种特困户,我们实施了重点帮扶,如今他在街上买了三间商品房,生活状况大为改观。现在,他唯一的诉求想法是把老婆找回来。 这时,随行的南风爱心助学协会糜建国会长情不自禁道:我们协会这些年,已前后资助过近五百名中小学生,老何,你这三个娃娃今后上学费用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还有,你大儿子的虎牙问题,近期,我会联系牙科专家来诊断,制定方案,尽快治疗。另外,我只向你的三个娃儿们提一个要求,这就是,经我们帮助后,从小立志,长大后多做善事,懂得感恩,不做有损人民利益的事…… 晚上,在主题党日会上,邱书记还邀请了两名友邻驻村第一书记参加。会上,首先由工作队刘队长,村支委,陈副主任通报脱贫工作相关情况。刘队长说:过去,武隆县城到后坪乡,坐汽车需要五个小时,而现在投资几亿元,把柏油路修好后,只需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你们说,精准扶贫的力度大不大!然后,是大家踊跃发言。其中一位邻村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第一书记诙谐地说道:这次下乡扶贫,收获颇多,后坪乡一共有六个村,其中四个是典型的贫困村,我们几个第一书记,就好比是《西游记》里的四个人物,大师兄二师兄和小师弟,师傅就是工作队刘队长,他是灵魂人物,凡事由他把脉。到苗寨取经,一路充满爱心,一路充满激情,一路充满艰辛,真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气势,我们觉得值了。人生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锻炼,无疑是一笔难得的,宝贵的价值连城的精神财富。 此时,我插言道:当年作家吴承恩写的是神话长篇小说,而你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抛家舍口,到大山里,夜以继日,不辞辛劳,是把神话变成现实的人,你们不愧是崭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应该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 紧接着,后坪乡精明能干的,素有苗王之称的后坪乡乡长刘加海站起来,首先给大家深深躹了一躬,然后有感而发。他说:乡党委书记生病住院了,我临时主持乡里工作,这次请各位文化大伽,是请对了,脱贫攻坚,最需要文化人点拨点化,提炼魂魄,一个没有丰厚文化底蕴作支撑的乡村,是上不了档次的。只有名家大师的点化,才能使“文旅地标,凤栖古寨”名副其实。说句掏心掏肺的话,由于组织上的信任,我已连续干了三届乡长,没挪过窝。这几年,我亲身感受和亲眼见证了后坪乡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工作队,没有你们文化人的教化传播,就不可能有乡村的旧貌变新颜。随后,原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现散文学会顾问王明凯等同志,都先后作了发言。最后,重庆市散文学会会长刘建春作总结发言,大意是:首先,我们是来深入生活,贴近实际向大家学习的;其次,才是用手中的笔描绘你们在脱贫攻坚,一个又一个战役中,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分策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的人和事;再有,这次采风,我们确实收集到了不到触发灵感的创作素材。回去后,相信作家们不负众望,不久,就会创作出一批各种体裁,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有人跑来说,文化广场的苗寨篝火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叫我们赶紧过去。到了广场,但见有三位师傅正在给广场中央旗杆周围的干柴点火,此刻,震荡山谷的音乐响起,歌名是《唱支山歌给党听》。节目主持人是一位身着民族盛装的小伙子。他手拿无线话筒,中气十足地说:首先,热烈欢迎远方的尊贵客人。然后,他带着六位娇阿依迈着轻盈的舞步,缓缓走进舞池,融入到有焰火映照的欢乐的人群里。随着音乐的节拍,我们与娇阿依一起,和所有来此旅游观光的客人,转圈跳起了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舞蹈。自然,在凉风习习的夜晚,篝火映红了天空,大家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祥和的海洋里。 整个晚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文凤村党支部书记、重庆市散文学会领导、市检察院陈副主任和郑教授分别作了简短而又饱含深情的共勉致词。陈副主任的即兴讲话,让我非常感兴趣。他声音洪亮地说:我也曾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知山民生活的艰辛。现在有党和政府的扶贫关怀,目前,我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为你们服务上,让苗寨人家的生活,就像这堆熊熊燃烧的篝火,越烧越旺……紧接着,郑劲松教授即兴献词,其情真意切的祝福语,再一次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晚会结束,欢乐的歌声仍余音绕梁,在空旷的,曲径通幽的山谷里久久回荡。 当天深夜十时许,我已准备上床休息,忽有文友打来电话,说是村上有家烧烤店不错,叫去吃点夜宵。到地一看,店内灯火通明,店主是一位五官端庄,穿戴时尚,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但见她笑脸相迎,其丈夫和女儿正在厨房和炉台上忙碌着。此刻,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店老板,她耳朵上戴着一副好看的金耳环。我想,这一定是苗寨上的富裕人家吧!结果,我的判断失误了。陪同我们的乡干部介绍道:店主姓邹,原来是山里典型的贫困户之一,以前两口子都在城里餐馆打工挣血汗钱养家糊口,勉强维持生计。去年春,他们经邱书记动员后,才返乡自谋出路,开了这家非遗中巴谢氏烧烤店,为了帮扶他们提高烹饪和烧烤技术,乡里还专门花钱请有名的大师傅传授厨艺,才使他俩把店开得这般红火。 落落大方的小邹说:这样的幸福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 据说,他们一年可挣十几万元,旅游旺季的一天,小店营业额就达八千多元哩。如今,他家已提前步入小康生活。正说着,我们点的烤鱼,烤鸡已端上了桌,闻着香喷喷,色香味俱全,好不惬意,难怪他们生意这么好。此时,乡干部还补充道:如果你们是冬天来,准能吃上美味可口的烤全羊…… 翌日上午,同行的郑教授给山民和小孩们上了励志课。十点正,不仅来了七八十个孩子,还来了十多位家长及爷爷奶奶,他们都想听听励志的故事。单就准时上课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因我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过插队知青,那时,生产队通知上午九点开会,十点钟能到一半的人数就不错了。在授课中,郑劲松教授根据受教对象,侧重讲述了“梦想与行动,读书与学习,爱心与责任”等内容。他紧紧抓住听众心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把立志脱贫致富,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鲜明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课堂上,他还时不时与受众者互动交流,使两个小时的演讲高潮不断,精彩纷呈,赢得台下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有一位学生深有感触:这样的课,我们从来没听过,真过瘾! 我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以文点化人的大脑,使思想萌动过后,产生观念的转变,穷者思变,只要潜心努力奋斗,就不可能一辈子过苦日子。我感叹:这无疑是新时代铸魂的讲座。 此次采访中,我还了解到,七月初,武隆境内连降暴雨,文凤村一水库决堤,暴涨的山洪不仅将堤坝冲开一个大窟窿,而且已经殃及到堤坝下的三户农家。工作队刘队长闻讯后,立即组织近百名乡村干部群众,奋战抢险从当晚九时至第二天凌晨五时,终于拉来三车沙袋堵住了决堤的口子和泛滥的窟窿,保住了坝下的公路和农家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午后,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准备去下一个点采访。但后坪乡文凤村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父老乡亲们脸上流露的幸福之笑容,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临上车前,我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偌大的电商农副产品店买了三把挂面,两瓶蜂蜜和一大袋干磨菇。此刻,其他同行也买了不少的东西,这也算是消费扶贫吧!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