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老人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这句话虽然讲的是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但同样适用于散文创作中作品鲜明个性特征的追寻。
读重庆知名散文作家糜建国先生的散文集《春风,拽着人们奔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8月第二版),就感到集子中的散文作品,很有他自己的个性特征,很有建国先生自己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表达,可以说,它们是散文精品中的“一个这个”,是与其它散文作品不同的“这个”。
从内容上看,集子里的作品都是建国先生亲身经历过,而且被深深感动过的人和事。全书共三章,第一章标题为“山高水长”,第二章标题为“追梦城市”,第三章标题为“沧海一粟”。第一章又分为“那山那水”、“那乡那味”、“那季那事”、“那土那情”四个部分。纵观全书,作品里所写的内容,都能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履其事、如见其情的感觉。这就再次说明散文这种文本的艺术特征,它的内容应该是“真”的,写的应是真人真事,抒的应是真情实感。如若不然,无论如何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起不到感人至深的审美作用。这也是散文创作中追寻“一个”或“这个”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第二章“追梦城市”里,有一篇题为《雅典娜洗车店》的散文,写的原本是一对老家在奉节大山里夫妇的故事。在那个小地名叫做老鹰嘴的山旮旯里,条件极差,女儿小时,他们将孩子留在奶奶身边,自己飘在重庆卖菜。辛辛苦苦供养的女儿考上了重庆师大。毕业后,本可以进入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却选择了回山区小学教书。不幸的是,一天学校遭遇暴雨,山体滑坡,女儿为抢救孩子遇难。夫妇俩强忍失女之痛,盘下了这个洗车店。因为女儿是学生们心中的女神,学生们都叫女儿雅典娜,于是将洗车店取下了这个名字。更为可贵的是,女儿走了之后,夫妇俩没有再要孩子,而是将女儿生前资助的两名孤女接手过来,视同己出,供养着,培养着。夫妇俩也像女儿一样,像女神雅典娜一样,心地善良美丽!
这个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感人至深。在集子里,像《雅典娜洗车店》这样的精品不在少数。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大千世界中发现美的一双慧眼,也不得不佩服作者表现美的精妙的写作水准。
从形式上看,集子里的作品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表达方式,换句话说,已经形成了建国先生自己独特的风格。深谙写作之道的有识之士认为,文章既有形,也无形。那意思是说,写文章,既要遵循文本的各自形式,但也不应完全拘泥于其形式,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与发展,有所变化,方能收到神形兼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之效。在集子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种发展变化。第一章里的《老家的水井》,采用的是一个标题一篇文章的单题方式,通过对老家水井的抒写,表达了对老家旧物的一往情深;第三章里的《巴山明珠新北碚》,则在大标题之下,用了两行文字作为手记,之后又用三个小标题“初识北碚”、“再识北碚”、“今看北碚”三个小标题,大容量地较为完整准确地写出了北碚的变迁历程。
不仅如此,建国先生的散文作品,在表达方式成熟度的其它方面,也甚为突出。大凡写作者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作品生动形象,其中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然而不少作品中的修辞都缺乏新意。读这本散文集里的作品,修辞则新颖别致,给人的感觉是信手拈来,让作品增色不少。首先映入眼帘的书名《春风,拽着人们奔跑》,一个“拽”字,具有摧古拉朽的力量,一下让书名活了起来,这是使用拟人化手法达到的效果。翻开集子的第一篇,在这篇作为集子书名的散文里,我们看到,除了多处使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其它修辞:“二哥进城挣了钱,像一颗石子投进湖中,在村里掀起涟漪阵阵……”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它能让作品灵动多姿。再读其它作品,这样生动形象的修辞比比皆是。
这本集子中的散文,大多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和转载过。其中影响颇大的有《人民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文学》《散文选刊》杂志等。可喜的是,曾发表在《重庆晚报》上的《花缘》还被作为中学语文考卷。
当今的文学创作,避免作品雷同化、同质化的呼声不断。怎样避免,糜建国的散文给予了很好的借鉴。文学创作及其作品,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特征鲜明的“一个”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