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语言密码 文化火锅

——读强雯《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全洪辉    日  期:2019年8月6日     

天下方言书,要么做机械辑录,要么做音义探究,总显得生硬,读之无味。今偶得强雯《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一书,我的茶余饭后便多了份精神食粮。她把那方言土语恁给你叙叨得恬淡、娓婉,让我这个区县“阅读之星”陡增趣见博识,热恋风土人情,此书真可谓重庆话之密钥、文化街之火锅。

《重庆人绝不拦稀摆》可算是一部集方言、民俗、掌故于一体,闲趣满满的巴蜀风情录。

此书布局宏大,分类精当,阐释生动。

全书分为成谋篇、人情篇、形容篇、性格篇、饮食篇,纳重庆言子百来条——一个螺丝尽是头、打响片儿、观火、豁飘、叉巴、哦喝、三脚猫、打幺台……其诗化故事、俗下人生、史海钩沉、时髦新语,真可谓言言有趣,言言有智。

一词【夜不收】,作者引述元杂剧、明东厂、今江湖,写得个欢欢腾腾、氤氤氲氲,让我探看到世态百相,品味着文化盛宴。那商贩、民工、司机、编辑、警察、球迷、主持人、读书郎一起入文,呈现出林林总总的市井生活,除明其象外,还明其趣,明其理,明其戒斥,明其畅扬。字里行间晃荡恢弘之气,穿突隙微之谐,弥散悠雅之情。

一词【丁对与丁不对】,作者除述其渊源外,还拽拔出潘金莲与李瓶儿的纠葛,牵涉上曾国藩和左宗棠的袍割,载引进宋词唐诗“直到天门最高处……”的情结,让我眼界大开。

一词【打眼】,足现生命之生动。山城多美女,遍地都妖饶,看那红绿相间、黄紫混搭,夸张、惊艳,逗来惊鸿一瞥。作者解其“打眼”来源,又引出元代《破窑记》、清代《荡寇志》,诚如隔空喊话。

强雯荐方言,不作机械辑录,不作学究派束之高阁的语法枯解,而是引出一个个小故事——历代嘉后鸿儒,四相迭现;今间莽夫细婆,五味杂陈。鸿爪雪泥,信手拈来,重庆人的宽容、温馨、世故、狡黠、睿智便展露无遗。巴山之耿直、渝水之柔顺便会在我们的行品中生根、开花。

徜徉其书园,真是欣欣然——妙语满枝,乡音在耳。

作者强雯乃山城土著,自小对重庆方言耳濡目染。她深入重庆巫溪、秀山、潼南等地寻访、搜辑——观火、搞豪……这些粗犷而嘹亮的重庆诨语,暗藏独特的地方文化。强雯以如椽之笔,记述故事、体味情理,为生生不息的乡音——重庆方言代言。朋友衣锦还乡来个“打响片”,朝天门火锅那个旺哟,直让你瞠目、垂涎!方言就是我们的乡情、乡愁永恒的载体。

强雯的视角既有广角,也有特写。方言在普通话、互联网,在学生、民工、商旅轻松走天下的大环境下踉跄前行。方言因城镇化而边缘化、夹缝化、老龄化,但方言是地域、民族文化的代表:不论是秦腔嘶吼、吴侬软语;不论是来自市井的“焦苦”“溜酸”、《诗经》的“弗虑弗图”(无考虑)、《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不论是东北话的形象、豪爽,维族语的铿锵、眉飞色舞——都是中华大地奇妙的人文景观。埋葬于地下的文字破译、古代历史解读、诗词韵律判断、戏剧演出都需要方言。

强雯行走于重庆方言至今四十余载,她早有探究——重庆方言以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语、周边方言影响,形成了土家话、苗家话、泯江小片、土广东话、老湖广话等,以风趣、幽默赢得人民喜爱。

强雯身体力行,著《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以她青年作家本土之忧患吹响了记录、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