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少年心事当拏云

——汤志平中短篇小说集《香樟湖》读后感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马卫    日  期:2019年7月10日     

夏日炎炎,收到汤志平中短篇小说集《香樟湖》,先睹为快。竟然带给我的,是山野的凉爽,是湖面的微风,让我为之一震,用两天时间,读完全书,觉得其中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和推崇。

一、内容驳杂,丰富多彩

《香樟湖》的内容,很难简单概括,可以用“驳杂”一词来形容。《漆树湾》写青春的美好,对故乡的怀念。《口琴》写乡村老师的挣扎和爱情,以及人性的复杂。《金叶》写烟农的苦难和对历史的反思。《收音机》写少年理想被极左时代恶化,以及那种懵懂的纯情。《鸡鸣》写城市人和乡村人的命运对比。《防空洞》写“三线”军工企业青工的奋斗。《风中的的歌》写现实对大学生的烙印和青春热血。《香樟湖》写军工生活,青年的前途和时代的变迁。《轻轨3号线》写命运的偶然性。《格呢西装》同样写命运,只是多了淡淡的爱情以及无奈的现实。《竹子的暑假》是儿童文学,写乡村的美好和孩子的纯洁心灵。《初夏》写反腐。《寻找诗人靳小鲁》写人生的苦涩。《若茜和小闻英》讴歌教师的奉献精神。

当然这样概括不一定准确,但基本是如此。

归纳起来,《香樟湖》的内容大体是这三类:乡村赞歌;青春追忆;军工生活。其中,写得最好的是这几篇:《若茜和小闻英》,用日记体,形式有变化,而且情节设计好,结局悲摧但合符逻辑;《轻轨3号线》同样在小说的形式上创新,把轻轨和命运衔接得天衣无缝,有创新;《收音机》,对历史反思,写出了深度。

二、叙事从容,语言流畅

叙事从容,是小说作家一直在追求,又很难做到的目标。不紧不慢,如小溪流水,自然流淌,得把现实生活的节奏和创作心理节奏做到有机统一才行。

《香樟湖》基本做到了。显然,作者本人很受屠格涅夫的影响,在语言描摹上,写得自然,简捷,顺畅。整部书,做到了文从字顺,晓畅顺达。这得益于作者多年的散文创作,文字功底深厚,文学基本功扎实。

三、浓郁的地域文化

汤志平是巫溪人,先读中师,教书后再考入三峡学院,因此,近二十多年的乡村生活,让他积累了厚实的巫溪地方文化。融入在小说中,就凸现出来,非常吸引人,这点像巫溪烤鱼,别具一格。

一是大量引用民歌情歌,颇有特点。虽然简单几句,一读就上心,因为有个性。比如:

 

情妹门前一座梁

芹菜韭菜栽两行

郎吃芹菜想情郎

姐吃韭菜久想郎

 

二是生活细节有特色。如《金叶》里这段:李守贵从裤腰带上取下铜烟杆,在门槛上轻轻磕了磕,用舌头在烟卷接逢处舔了舔,小心地将烟卷一端捏捏紧,插进烟袋锅。

这细节一下就让人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农村,基本上吸旱烟,这几个连贯动作,写得十分逼真形象,写出了李守贵对烟的痴迷和珍惜。

四、文体混用,增强了语感

汤志平以前发表过许多诗歌、散文,因此写起小说来,仍然诗情画意浓郁。文中夹杂了大量的诗歌,很多片断是十足的散文,甚至《你骑过什么?》《你见过白冠长尾雉吗?》,是十分优秀的散文。文体混用做到比例恰当,比如《红楼梦》里的诗词,和叙事文字相得益彰。《香樟湖》不管作者有意还是无意,在努力学习文体混用,收到了一定效果。

写小说难,短篇更难,因为短篇对艺术的要求更高。

作为汤志平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显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挖掘不够深,人物性格还相对模糊,能“活”的人物不多,结构艺术比较陈旧等等。但瑕不掩瑜,《香樟湖》仍是部比较优秀的中短小说集。

相信他今后在创作会中日日进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生的优秀小说,我们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