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对楚风渝韵与青藏高原的凝望

——读雷学刚《楚风渝韵:雷学刚诗文集》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周玉永    日  期:2019年7月9日     

青藏高原在我的世界里安祥而平静,那凄婉而荒凉的大漠戈壁,那堆积千年的冰峰雪岭,那冷漠而圣洁的狂风暴雪,那无比纯净的蓝天白云,在我的生命长河中沉淀成为厚重的注脚。我常在这样的缺氧地带行走,知道海拔越高缺氧越是严重,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恶心、胸闷、心慌等症状,有力地撞击着我瘦弱的身体。尽管如此,我还是对高原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生命中最年轻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留在了高原,尤其是和自己共同生活过战斗过的高原战友,那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美好记忆。近日捧读高原战友、重庆作家雷学刚的《楚风渝韵:雷学刚诗文集》,一种久违了感觉涌上心头,仿佛青藏高原在复活,依稀听到亘古高原战士咚咚的心跳声。

上海迎来了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大雨连着暴雨,使人心烦意躁,思维紊乱,可是读着《楚风渝韵:雷学刚诗文集》时,却让我心明眼亮,醍醐灌顶。雷学刚无论是在地理、当下的节拍上,还是在军营、地方,都能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心智,自己的人生风景,用身体和心灵的感悟,执着而深情的体验和丈量,变成一行行诗歌,一个个奇特、新鲜、曲折的故事,献给读者,献给还在为青藏高原坚守的战友,以及那些需要感恩的人,让我真正从内心里生起了敬畏之感。由此,我想到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说过的话:“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奉献、圣化或神化了这片土地,而是那些活着的或者已经死去的、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使得这片土地成为神圣之地。”

生命的要义需要寻找。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说,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而雷学刚正是心向阳光奔跑,心中永远有诗歌的人。他生于荆楚之地湖北利川,半生走遍半个中国,面对天高海阔,美丽山河,他浑然忘我。在《楚风渝韵:雷学刚诗文集》里,雷学刚不管是在冰峰雪岭的青藏高原,还是在兴味纷繁的文化战线,不管是在北国风光的东北,还是在巴山渝水的每一缕清风,总是以开阔的人生视角,在坚守与忍耐、静观与远眺、沉思与呼唤中,对生命和生活真诚的热爱创作出来的这些诗篇和散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美丽向往。诗歌《人生如歌》里,更能读到他的人生风景。人生是一次没有返程的旅行/我在旅行中看风景/……风景装点了我的梦/我在梦中仰望星空/我在梦中慢慢长大。《东北情》里,东北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无论走到哪些里/我的心里都有你/我的大东北/无论走到何方/我的眼里都有你/我的大东北/无论走多久/我情感的密码都破译不了你/……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东北是我最深的心海/无论天老地荒/东北都是我最动情的思念/无论海枯石烂/东北都是我最动情的爱恋。散文《带你走进阿里山的姑娘》《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本领的断想》,尤其《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随感》,从技术性的原因上讲,当然是基于作者宽阔的视野,亲历那些直接考验的民俗人文,更重要的,恐怕是雷学刚内心的丈量,是他对于国家的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尊崇。

聚散是缘,我曾经和雷学刚同在总后输油管线团宣传股工作,共同的话语爱好,是互相认同的基础。那时,管线团担负着西藏军地油料输送、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管理维护和青藏线过往部队油料保障等任务。格—拉输油管线,起自青海格尔木,终至西藏拉萨,全长1080公里。常年生活于世界上海拔最高、氧气最少、阳光最暴烈的广大管线官兵,挖掘沟渠、铺设管线、维修机械、烧水发电、值班输油,书写着天路上的人间传奇。为了宣传好管线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雷学刚与孤寂为伍,与缺氧相伴,与风雪抗争,沿着一串串带着浓郁高海拔的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安多、当雄等泵站奔波行走,用人性的精神和深度的笔法,报道了广大管线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用无悔的青春,守卫着家国的和平与安宁。同时这些涌现的英雄故事,也为他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宝藏,成为张驰有度的叙事起点和精神节点。如他在诗歌《献给高原管线兵的歌》中写道:在我的心里/你是西藏繁荣昌盛的能源线/你是金珠玛米献给藏族人民的乌金哈达/你是生命禁区的奇迹/你是地球第三极的壮举/在我的心里/你用勇敢和拼搏谱写铁血丹心/你用忠诚和奉献诠释藏汉一家亲……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大上海,当颓废、挫折、失望浪一般袭击我时,就会捧读高原战友雷学刚的《楚风渝韵:雷学刚诗文集》,目之所及篇章,无不触发我内心的深沉感叹,仿佛在与他对视与沟通,尤其从滚烫的文字流水里,心灵如同被神山圣湖沐浴了一遍,清澈而透明,在这样的视野里,一切美好的记忆和内心的精神会变得更加强烈。我想,时光带走的只能是匆匆过客,留下来的才是进入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