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留守在春天里

——她是“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李春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刘江生    日  期:2019年5月13日     

我赶到渝北两路,换乘长途客车,到了古路中心中学。这所农村学校显得清冷,仅有三个初中不满员的班,生源明显不足。采访对象是十五岁的李春玲,读初三年级。她给我的印象是朴实而礼貌,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懂事:“刘老师,但愿我今年能读上普通高中。”她的话让班主任吕元琼老师作了补充:“她的数理化成绩不太好,这也是学校担心的事情。”

“我妈生我后,就不要我了,弃家出走了。”我读过李春玲在小学时写过的作文,也知道更多。她的爸爸为了赚钱,只好到重庆主城区当“棒棒”,一年中很少回家。幼小的春玲和年迈的婆婆、爷爷相依为命。从春玲记事开始,爷爷就一直躺在病床上。她上幼儿园后,就开始学着照顾爷爷,因为婆婆还要忙着田地的庄稼活。

上小学时,她就要每天天不亮起床,生火、淘米、做饭,收拾碗筷;她还要去喂饱鸡鸭后,才能上学。她家住在古路镇百步村,去上学还有几里路。她是用瘦弱的肩膀撑起照顾爷爷、婆婆的农村留守女童。她早就学会了为爷爷煎药、端水。她把学校里的事情说给爷爷听,这是爷爷病中生活的唯一一抹亮色。

对于小春玲来说,最盼望的是在外打工的爸爸每年一次的回家,因为爸爸带回家的不仅有给她的漂亮的衣裙,还有爷爷、婆婆开心的笑脸,最让她留念的还是爸爸温暖的怀抱。爸爸在外当“棒棒”,找活干,吃尽不识字的苦头,挣钱难,往往是无颜面对家人!

可不,病重的爷爷没有撑过2010年,撒手而去,留下了债台高筑的家。婆婆患有高血压,也病倒了。小春玲担心病痛折磨的婆婆,自己除了打理生活、学习外,只能用好话安慰伤心的老人,“婆婆,要相信我会照顾好您的”。

日复一日。清晨,当同学们还在温暖的被窝中,小春玲已经将早饭做好端上桌了;并帮助婆婆喂鸡鸭、打扫房前屋后的事了。放学了,当同学们还在教室里嬉戏打闹时,她已快步走在回家的山路,家还很远。当同学们进入梦乡时,她还伴着微弱的灯光认真的做功课……

小春玲对我说:“我喜欢做事,我希望婆婆少做点事、少生病。”在她心里最害怕的就是婆婆死去,她在一次作文中写道,“婆婆你不要生病、不能死,要是你死了,我怎么办呢”?

步履维艰,生活的重担压在她那柔弱的双肩。小春玲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被她的孝心和孝行所感动。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向她学习。“在李春玲的带动下,孩子变得更加懂得感恩、体贴父母了。”家长还告诉老师,孩子回家会礼貌的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今天上班辛不辛苦”。李春玲也接受过好心人的关爱。

小春玲读上初中,懂得在学习上刻苦的重要性。吕老师对我说:“她是班里的英语科代表。她的语感特别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两学期,学校分别给了她600元的特困补助。

初二时放暑假,有二位同学到小春玪的家来,帮助她给包谷地除草,小春玲给同学讲起古路镇是远近闻名的“慈孝之乡”的故事,还说镇里有纪实片。有同学问,“纪实片有你吗”?她笑了笑,“我还小,以后会有我的”。

到她家,我们走了半个多钟头的山路。“你知道你母亲的下落吗?”我出于职业性,还是涉及了敏感的话题。“据说她抛弃我后,嫁到外省农村,还生了小孩,但不知道下落,也从来没有音信。”小春玲把话说得很平和。

“我是农村留守小姑娘,我是在让孝心成为一种美好的习惯。”小春玲还对我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希望有能力回报关心、帮助我的人,用爱心回报社会。”说这话的时候,她扬了扬头,不想让我看见她眼里噙着的泪花。

小春玲的家一贫如洗,却很干净。一张床和一张方桌子,很陈旧,算是摆设了。土墙引进的绿色自来水管和一台电视机,给了人现代感。

小春玲拿出几张珍藏的奖状,其中有201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她的“全国优秀少先队员”证书。她的婆婆拖着带病的身体,说:“这孙女为我拖累了学习,今年读不上普高,我实在良心上过意不去。”小春玲道:“我努力了,还在努力,我要读书!” 

我脱口而道:“良田不为水旱不耕”。我突然产生这样的念头:李春铃是全国少先队员学习的好榜样,也是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及重庆市精神文明办授予的“重庆好人”,要是受困于孝老爱亲,连普通的高中校门不能进入,社会情理就显得尴尬了。离中考还有几十天,李春玲没有放弃!

万事莫贵于义。我的采访是宣扬李春玲的事迹,而实际有了更多的寓意:李春玲留守在春天里!她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