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杨犁民
8月2日,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15个少数民族的27位作家分享了这个国家级文学奖项。其中,重庆市酉阳自治县苗族作家杨犁民的《露水硕大》获得散文奖。据了解,这是直辖以来,重庆散文获得的重要奖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活在酉阳的本土作家获得的重要奖项。
消息甫出,本报记者4日赶赴酉阳,在分享杨犁民喜悦的同时,试图为你解读一个为家乡“作文”的人。
历程:断续写作,十五岁登上《星星诗刊》
杨犁民很低调。他的同事们说,不声不响的,一弄就整出一个“大家伙”。事实上,记者早在几年前就认识杨犁民,也间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换句话说,也算有些了解。
小学时代的杨犁民,不光作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小学毕业以全区九个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酉阳一中。那时候,正逢校园文学风起云涌,杨犁民被这种文学氛围感染,跃跃欲试。立社团,办刊物。15岁那年,他的作品即登上了颇有影响的《星星诗刊》。获得了最初的文学激励。
如果从那时算起,杨犁民的创作“年龄”已经20多年了。但杨犁民坦言,自己的创作很缓慢,断断续续,有时候中断的时间还很长,创作数量也不是太多。“有时候可能五年六年都写不出一个字,有时候也可能一天就能写出好几篇散文好几首诗歌。”每当这个时候,杨犁民选择的,都是放手,顺其自然。
在杨犁民看来,写也是在写,不写,也是在写。这种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质,不能勉强。更不能为文学而文学。
获奖:“粉丝”催生第一本散文集
面对获奖,杨犁民很平静。他觉得,与其说成为“骏马”,不如说是因为这片土地草木肥美。多年的写作,杨犁民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学》《散文》《诗刊》《诗潮》《江南诗》《民族文学》等大量有影响的刊物发表,不少作品被《散文选刊(上)》《读者》《文苑》等刊物转载,并入选《中国年度散文》《中国年度诗歌》《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新中国散文典藏》《中国年度诗人选》等重要选本。其中的名篇《露水硕大》《鸟声如洗的村庄》《看不见的路》还被《语文报》以及浙江、福建、山东等地选入考试试卷。
周围的不少朋友让杨犁民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书,问什么时候能看到他的作品集。杨犁民总是告诫自己,再等等。在杨犁民看来,严肃文学特别是诗歌、散文是很小众的,出书容易,出高质量的书难。有一次,一位远在陕西的读者辗转通过《散文选刊》编辑部的一位副主编找到杨犁民,希望能看到他的作品集。恰在这时候,一位朋友告诉他,由中国作协主办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5年卷在征集作品了,“再不参加,你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他整理了一本散文稿交上去。
没过多久,《露水硕大》高票通过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5年卷,成为当年唯一入选的一本散文集。据说当时15位评委,《露水硕大》罕见地获得了14票的高票。2015年11月,《露水硕大》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没想到一出版即获奖。
生活:文学是我生命中的盐
杨犁民说,与专业作家和直接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的人相比,自己真的很“业余”。“业余”的直接结果就是,创作很缓慢,数量很低。不过,在记者看来,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缓慢和“业余”,让杨犁民的创作显得更加自由和从容。
杨犁民是一个用心写作的作家。对写作的定位,他总是以标准的业余爱好者自称。对杨犁民来说,文学确实是业余的。他有更多繁重的具体工作,写作都是忙里偷闲。而缓慢和断续的写作特质,也仿佛是对杨犁民声言“业余”的另一种注脚。文学虽然“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酒喝”,但确是他生命中的盐——数量虽少——却不可或缺。
正因为如此,散文集《露水硕大》,无论是第一辑《鸟声如洗的村庄》,第二辑《最宽广的孤独》,还是第三辑《围困生命中的大雪》,盐的功用如期而至,不贵重,但一定是生活永远不可少的。所以,读杨犁民的作品,有时间可慢读,时间紧可快读,选一篇或篇中有诗意的几句,均可。它让你在生活遇到“瓶颈”时,会有甩掉包袱的冲动,或者说动力。在露水与乡村的碰撞中,去叙事化的诗性表达,或飘逸,或空灵,让你感悟生活的真实和真实的生活,以填补倾盆暴雨或烈日当空,夜深人静或狗吠惊月的孤独和空虚。
近期:鲁迅文学院与作家出版社将联袂推出《花朵轰鸣》
对于创作计划,杨犁民坦言自己“没有计划”。是的,这也许正符合他缓慢而断续的创作特质。不过,反复追问之下,杨犁民还是透露近期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歌集《花朵轰鸣》。
这是一本由鲁迅文学院与作家出版社联袂打造的文学精品。系杨犁民继《露水硕大》之后,又一部充满绵密诗情和巅峰笔意的作品集。精选了作者自15岁开始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以来,断续创作的600余首诗歌中的近200首诗作。时间跨度达20多年。其中大部分曾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潮》《江南诗》等报刊发表过。
全书共分“孤独说”、“马草说”、“破庐说”三辑。飘逸如云的视角,鲜花满径的诗情,秉承了宽阔的哲学思想和明亮的精神品质,从中可窥见其脉络饱满的诗意突进,和花朵轰鸣般鲜活的盎然灵魂。
展望:渝东南文学将为重庆文学做出独特贡献
对于重庆文学的未来,在杨犁民看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重庆文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重庆而言,渝东南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单元,或者说文学单元。放在全国来看,大武陵地区也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文化单元。渝东南文学理应为重庆文学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杨犁民已经注意到了近年来,武陵作家群的快速崛起。他坚信,大武陵地区也将为中国文学做出独特的贡献。他期待着武陵地区再度出现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
结语:我手写我心
著名作家、编辑家张守仁在《露水硕大》的序里写到:“作者杨犁民描写乡村的文字,如露水般湿润、纯净、清亮、闪光,心中暗喜,发现重庆地区出现了一位有特色的散文家!”
这就是杨犁民,一个为家乡作文的人。他始终都在坚持着“我手写我心”。“因为家乡的朴实无华和瑰丽无比,需要想象力,所以,我所写的露水硕大,都是从生活经历延伸而来的。”
从生活经历延伸而来的,是作者对故乡近乎执拗的热爱。“再遇露水时,当倍加珍惜。让露水把我来浇灌。让一生沉浸在一粒露水里。”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称中国文学“四大奖”。
■个人简历
杨犁民,男,苗族,写散文,写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参加《人民文学》第三届新浪潮笔会。获重庆文学奖、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出版散文集《露水硕大》。
(《武陵都市报》记者王长贵、向明坤)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