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长篇纪实散文《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
杨耀健
重庆作家刘凡君的长篇纪实散文《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其独特的写作样式,波澜起伏的故事,引起学界和读者的关注。
作品叙述的是作者本人的一段亲身经历。1998年刘凡君作为团长,带领本厂20名青年工人前往日本铃木汽车公司接受培训,度过难忘的173天。临行前,厂长对他说:“你必须安全地将人给我带回来,并且做好表率,为下次派团打下基础。”潜台词不言而喻,要好去好回,出不得半点差错,尤其不能有一个人滞留日本。历经种种复杂局面,以及大量细致的工作,编号为B-16团的人员不仅学习到先进技术,而且全师而归,刘凡君完成了重任,不辱使命。
散文是袒露自我人生和心灵的写作。散文之“散”,源于其自由抒发的多样性,较少规范的束缚。真实的散文,更让人感到其贴近生活与个人感悟。《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就是一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报告,一种不植根在此就不能如此的文学作品,它带给读者感同身受的质朴的美,能够体察到有责任心的企业领导干部的大我情怀。
新颖的写作手法,是这部作品的显著特色。
作品采用虚拟的日记体,逐日都有小故事,宛如散落的珠子,星罗棋布,最后编织成一只夺目的项链。作品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这个视点展示了事件、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由此形成以主体叙事为主,每章视点不断变化,全书情节相互照应的完整结构。
刘凡君的叙述视角,既游移于对日方管理层的动向扫描,也游移于对团队成员的情绪动态,乃至于对日本社会的广泛观察。作品经由叙述角度的推移,上可呈现日方人员的面容神色,下可掌握团队成员的概貌。左右则可反映收集到的信息,诸如日本政治经济、工商文教、社会民情等方面。突出在国外大背景下交代培训人员的工作、业余活动,折射出改革开放年代的特殊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察上,而常常出现内视角度,即观察者的内心世界,进一步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分享思想意识所得,引起读者的关心、兴趣和心灵的共鸣。由于日本曾经侵略中国,而且至今不公开认罪,中日关系十分微妙和复杂。如何处理与日本人的关系,是团长刘凡君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定,此行主要任务是学习日本精湛的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是斗争,不把日方人员作为对立面。因此,当日方的要求与中方有差距,当中方工人对生产、生活某些方面不满意,当中方工人提出合理诉求时,刘凡君便以协调为主,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圆行方止就是这个意思。
表现改革时期人们的精神、心理变化,是作品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
20世纪末,中国经济尚未全面腾飞,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准尚未极大提高。前往日本培训的青年工人,从功利方面讲,一方面是想学到硬本领服务祖国,另一方面也贪图外企高工资和出国补助。他们的心灵,再不是无波无澜的止水,他们也开始变化,不安分地“野”起来了,享受自己的劳动所得,甚至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一些。他们不愿再重复父辈足迹,向往新的天地。不用说,这正是时代潮流所带来的心灵躁动和精神巨变,终将推动年轻一代自强自立的觉悟。
《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共分八章,每章的导语,都是刘凡君的杂感。这些杂感涉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者恰似一位高明的外科医生,手术刀游刃有余,透过种种表象,做出理性的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如第二章《伙食问题》,写由于民族生活习惯,日式早餐天天大米饭、几碟咸菜,外加千篇一律的黄瓜鸡蛋汤,使习惯早餐食馒头、稀粥、面条的中国工人难以适应,有的人饿着肚子上班。刘凡君去交涉,日方的答复是,早餐实际是不同的饮食文化,日本人去重庆也吃不惯火锅,但会努力接受。意思嘛,中国人也要随乡入俗。刘凡君认为合理。第五章《想念祖国》,固然表达思乡之情,也反映青工怀念国企的松散管理,上班轻松愉快,比日本好过。对此,刘凡君勉励他们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工作。其它章节,也或多或少提及青工在国外打工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外界的和自身心理、情感的炼狱般的考验。然而,他们经受的挫折、熬煎,也给予他们成熟和坚韧,给予他们对于现实的深刻理解。
作为团长,凡涉及团队的大事小事,事无巨细,都需要刘凡君做出及时的回应,每件事都是对他应变能力的挑战。针对青工上班偷奸耍滑、用餐时企图少划金额、讨好日本员工以便搭车进城的情况,他多次召开大小会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他总是告诫大家要争气,要用行动证明,中国人有尊严。当团队载誉归来,刘凡君方才如释重负。
《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传达出相当严肃的内涵,展示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构思,对文化品格的不懈追求。作品语言平易近人,仿佛巴山夜雨,剪烛西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历,都在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道来,让人兴味无穷。
刘凡君擅长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写作,此前已有多部著作问世,近年来尤有建树,接连出书。他勤于观察,有所心得,继而成文;散珠成串,遂有今日之蔚然。我们热切期待他的后续创作。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