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执著与坚守——《陪都里的抗战堡垒》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12月24日     

蒋作灿

陈先学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信仰百年中华梦——从黄花香到红岩魂》脱稿了,中篇纪实文学《陪都里的抗战堡垒》是这个长篇中的节选。(以下简称《堡垒》)

这部节选作品,是陈老先生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作的,以重庆红岩村为主线,再现了重庆抗战时期的刀光剑影,历史风云。在《堡垒》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风姿风采;有饶国模的传奇人生、巾帼豪气……

作者用轻松质朴的语言,把当年发生在红岩村的逸闻轶事一桩桩,一件件地倾诉给读者,明快畅达,波澜老成,时而和风细雨,山青水秀,如同山涧的一泓涓涓细流,潺潺游来;时而金戈铁马,玉振金声。犹如奔腾的黄河,咆哮而至。使读者仿佛走入了当年抗战时风雨飘摇的陪都,走入了当年的红岩村。故事中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饶国模……他们仿佛依然傲立在苍穹天地之间,鲜活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也就是“纪实”与“文学”的交融结合。就“纪实”而言,尽管写抗战时期红岩村这一题材的作品不少,但就其真实性、纪实性而言,《堡垒》远远超过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何以如此断言呢?在上世纪末,作为主任记者的陈老先生,多次采访过饶氏姐弟的子女,并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虽然当年的采访材料已经捐献给了重庆红岩连线,但底稿尚在,陈老先生整理了当年的采访材料,又搜集了许多史料,几经推敲,方才动笔,而且采用纪实文学这样的文体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所以,这篇纪实文学就“纪实”而言,自然超过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就《堡垒》的“文学”而言,《堡垒》与一般的纪实文学是有区别的:

1、作者所采用的手法颇有些传统小说的路子。《堡垒》由红岩村这条主线将20个章节串连在一起,相对独立而又交融在一起,再加上轻松质朴的语言,使得读者看了开头之后就有一种欲罢不能,非一饮而尽方能畅快淋漓之感。

2、在“纪实”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对于饶国模这个形象,作者通过了许多的细节的纪实描写而塑造出一个深明大义,机智豪爽的传奇巾帼。例如:一次,饶国模归来,发现名叫荻秋(鱼鳅)和黄单(黄鳝)的两个特务跟踪我地下党同志,她灵机一动,来到地下党同志前面,停下车,说:“大侄,我到处找你。你却到前面去了!快上车,回去帮我杀鱼鳅、黄鳝。”地下党同志虽不认识她,但听出了弦外之音,上了她的人力车,摆脱了特务的跟踪。

饶国模爱好写诗,便邀约诗友孔源、龙潜、柳亚子等人来红岩村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凯丰等人吟诗酬唱,其中她与柳亚子的一段对话,体现了她的机智豪爽的性格,柳亚子对饶国模说:“饶女士,过去我只当你是一位实业家,上个月一接触,才发现你还是一个大诗人。这红岩嘴农场真是藏龙卧虎啊!”

饶国模回答:“亚子先生取笑了!红岩嘴农场藏龙卧虎倒是真的,龙是共产党,虎是八路军,具体当是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凯丰他们。当然还有你们这几位文魁巨星。我也是斧,那是在众位面前班门弄斧。”

以“虎”与“斧”的谐音来回答柳亚子这位诗词大家,不卑不亢,充分体现其机智豪爽的性格。

在《堡垒》中,红岩村是主线,爱国主义是主旋律,这是毫无疑义的。作者通对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岩村的生活与工作的纪实性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在毛泽东宴请饶国模与饶国模回请毛泽东这两章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领袖对饶国模的感谢与鼓励、饶国模对领袖的敬仰与爱戴。作者笔下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钦仰,缅怀,对饶国模的崇敬、追忆……

《堡垒》的问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因为在这部纪实文学的后面蕴含着作者的一种执著与坚守。

执著是一种精神,坚守是一种境界。

数十年浸润文学,曾经出版了300万字的10多部文学作品——陈老先生都已把它们看作过去,耄耋之年为了写作,刻苦学习电脑,纵横网上,在其博客中,不但坚守爱国主义这个主旋律,发表长篇小说,还发表描写爱情的诗歌、散文等,如果只看其文,不知其人,断然不会想到是一个耄耋老翁所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执著与坚守是一个作家的良知与责任,更应是一个作家的精神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