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渝东北乡村历史的浓缩风情画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7月17日     

——张健民散文集《茅谷往事》序

向求纬

在渝东北腹地城市万州,提到“茅谷”,近些年几乎很少有人不知道的:近在咫尺嘛,好山好水嘛,桃花盛开的地方嘛,吃喝玩乐的“农家乐”之类的处所可不少哩,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可是,究竟什么是茅谷?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它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名人轶事,风物传说,古迹遗存?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在万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占有怎样的一席之地?具有怎样的人文特色和存在意义?

那么现在有了,现在明白了,因为我们手头有了这样的一本《茅谷往事》。说实话,当我们这位作者、茅谷本土老乡、“老学究”张健民托他的儿子张传喜,将这本先是手抄、后是打印的书稿交我作序,并委托我恳请万州著名书法家陶梅岑先生题写书名的时候,我还没好往心里去。不就一摞老年人的文字嘛,不是回忆录,就是亲友篇,要不就是报刊资料抄录汇编,很难写出新意,写出特色来。然而当我翻阅这部书稿的时候,我才发觉我错了。

这是不可多得的茅谷村历史文化与风俗篇。农村农村,“农”字后面紧跟一个“村”字,说明对农村或农业来说,村这个单元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茅谷村是万州天城镇一个普通的乡村,看似毫不起眼,对与此无关的常人来说甚至可以省略不计。然而谁料到就在万州眼皮子底下的这么一个村庄,竟是自明清以来有500余年历史的一个古色古香的村落?它居住人氏多以大姓为主体,而且多有儒士名流出世出道出名。它的自然风光瑰丽,地貌奇特,有的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它的乡风民俗同联在一起的城市风情多有不同,民间文化娱乐内容丰富,别具一格。它的以儒学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方式和儒雅遗风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我们的一些多年来早已“知名”的乡村给我们带来了高雅的文化享受,激起了我们对家乡“人杰地灵”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那么多年来处于“灯下黑”的我们熟视无睹不甚了了的更多的乡村,一旦我们蓦然回首,发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民风的“灯火阑珊”时,我们怎能没有理由感到分外的惊喜!茅谷村就是这样,当我们沉醉于它那浓郁的乡风民俗传统遗风的氛围之中时,理所当然地会得到启发,又会把思绪引向另一个“茅谷村”,另几个“茅谷村”……

这是令人欣慰的名人志士与轶事篇。晚清翰林学士赵尚辅就是茅谷人,现万州太白岩公园就存有他的诗文石刻遗迹,其墓园就在茅谷村二组竹林中。赵尚辅著述很多,流传较广的是《祭母文》,其手抄本曾在民间传抄。此外还有民国年间平民首领张轩,还有张守谦、赵问桃、谭奎等,都是从茅谷村走出去的志士仁人,茅谷村人祖祖辈辈以他们为自豪。

这是诡异的山奇洞险与怪异篇。据传早年曾有华南虎出没的打虎坪……土匪三次攻打仍难以破的凌云寨……奇洞奇闻被一奇丐打破的黑洞溪……经年风水龙穴兵丁都难挖断的烟包沟……相传腰缠三条大蟒蛇的狮子山……谁料想区区茅谷以及周遭地区还拥有如此怪异奇绝的白山黑水?往往一山一石,一洞一涧,经劳动人民手头口头一加工一点染,便会平添多少诡诞故事奇异传闻丰富联想善良愿望!有文化或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其实都可以去茅谷探幽,踏青,采风,实地看一看我们平素不曾留意的山水,或许你自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这是“湖广填四川”今昔与姓氏家谱的考证篇。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一“填”当然也填满了作为川东门户的万州和一道小小的茅谷。茅谷九大姓氏的由来与发展,变迁,或许可以作为中华姓氏传承走向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茅谷往事俱已矣。在我们建设新万州,发展新茅谷的时候,回顾一下茅谷往事,重温一下历史变迁,也许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