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长篇小说《开埠》的情节艺术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4月22日     

彭斯远

王雨于2014年10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小说《开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重庆移民的故事。该书共42章,31万余字,可见其规模之宏富。作者在该书“后记”中回忆自己近年推出的几部长篇时,指出这些作品均有内在的联系。具体说来就是,《开埠》不仅是昔日《填四川》的“续篇”,同时它又是更早时期出版的《水龙》的“姊妹篇”。所以这三部长篇小说具有取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说明它们都是通过重庆本土题材,叙写主人公“一门心思要走向祖辈憧憬的繁荣富强”的重庆移民故事。

三部长篇的主人公都非常“憧憬”本家族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说明作者写的就是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故事。由此可见作者这三部长篇的主题内涵,对于读者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现以作者三部长篇中的《开埠》为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个关乎重庆移民的中国梦故事叙写得耐读好看,叙写得令读者拍手叫好的。

《开埠》的主人公就两个:宁承忠和喻笑霜。前者是清廷基层官员即开先的重庆夔关监督,后来的朝廷商部参议;而喻笑霜原本是万州“一壶醉”小饭馆的女老板,后来因性格泼辣刚强而慢慢锤炼为少见的女袍哥、闲大爷。小说采取双线结构,一方面叙写宁、喻二人的复杂爱情纠葛,另一方面则通过宁、喻二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苦苦追求,表达众多移民憧憬本家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无限向往。如此构成的以上两条情节线索的不同扩展与推进,则形成了全书的基本结构。

其中就第一条线索看,作者从小说开篇叙写家居重庆的夔关监督宁承忠来万县码头办差而到长江边小饭馆进餐,从而结识了热情送他题有自己诗作的荣昌纸扇的17岁饭馆女老板喻笑霜。喻笑霜的诗是写在绘有令人喜爱的栀子花画幅的扇面上的:“扇在君手妹扇中,妹做扇子君扇风。风来无影去无踪,人生似风未必空。”娟秀的字迹配上表明心迹的诗作,把喻笑霜的聪敏、智慧、多情,以及作为小饭馆女老板的勤劳善良,予以了集中而形象的表达。这些都在这位因憎恨洋人,富于正义感而敢于大胆扣下69艘英国走私货船的清廷官员宁承忠心里,激起了深深的情感波澜。爱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里悄悄播下。虽然在后来的多次接触中,他们的相互了解和爱在不断滋生和膨胀,然而他们心中那爱之舟,却多少年也未能抵达爱的终结目标。

在宁、喻两人后来多少次的秘密邂逅甚至热烈的拥抱之中,读者也觉得他们是该会成就其向往已久的“好事”的时候了。譬如当宁承忠把对方紧紧抱在自己胸怀,甚至压在自己身下,而喻笑霜也欣然接受对方对自己豺狼般的粗鲁之时,眼看双方向往的那个“好事”就要做成,然而这时,他们却用理智战胜情感,取而代之的不是放纵欢悦,而是轻轻推开对方,让被唤起的激情渐渐冷却下来。如此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情欲而选择理智。所以长期以来,宁承忠和喻笑霜只能以兄妹相称,他们不自觉地将双方如胶似漆的情欲变成了异性兄妹间的友谊。后来,直到几十年以后他们都衰老了,同时宁承忠的妻子王雪瑶也因参加反清活动而被人暗中枪击之后,喻笑霜这个敢做敢为的女袍哥、闲大爷,才主动找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宁承忠,要为照顾对方的饮食起居而强烈要求结为夫妇。宁、喻纯真的爱情之舟,或者说,他们的马拉松爱情长跑,在此时,也只有在此时才真正抵达了彼此的心间。

作家王雨把晚清时代一个廉洁奉公的基层官员,对于爱的强烈向往与基于传统道德而对爱予以自觉约束与管控的心理,描摹得颇为细腻而真切。这和许多昔日官场小说叙写贪官污吏对于妇女的玩弄蹂躏,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作家笔下的主人公爱情生活描写,纯粹是东方式情爱生活的艺术折射,热烈而充满理智,细腻温情而无丝毫淫乱,很值得倡导和赞美。

在当下我国文学作品因滑向社会边沿化而鲜少读者购买和阅读的时刻,许多作者甚至包括不少已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家,也不惜争相以浓涂重抹的情爱描写,或所谓下半身描写,或强烈的性饥渴表现来取悦读者眼球和换取票房价值。在文坛这种无序竞争的态势下,王雨不附和潮流,而竭力书写那种热烈而充满理智的东方式情爱生活方式,恰好证明了他对于写出好故事同样能吸引读者的高尚艺术信条,具有强烈的自信。王雨小说艺术张力所显示出的智慧,我以为特别值得称道。

除了对于爱的向往与描绘之外,在王雨笔下表现得更多的乃是另一故事线索,即作为福建移民后裔的主人公宁承忠,对于自己家庭未来生活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未来前途与命运的强烈关注与憧憬。小说极力表现移民后裔为求其完美广阔的生活空间而拼命挣扎,欲图在极度困厄中杀开一条血路,闯出足以让自己生存和事业得以顺畅发展的天空。为此,小说匠心安排了许多令读者感到好看而有吸引力的矛盾冲突。

这其中,宁承忠长子宁继富经营的大河钱庄差点被日商挤垮的矛盾冲突,可算很能吸引读者阅读兴味的一个典型。在小说第七章,作者叙写宁继富从岳父手里继承了大河钱庄后一直经营得很好,而且他还有把原本较为简易落后的钱庄,扩展为采用现代管理模式的银行的宏伟理想。这是作为一个我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欲图发展自己事业的雄心的表现。所以他在此钱庄基础上又在重庆闹市区开办了一个专营黄金的大河银楼。不想这就触犯了同在一条街上经营黄金生意的日商赤井一郎的经济利益。嚣张一时的赤井一郎便与他的合作者孙达祥合谋,设计陷害大河钱庄的老板宁继富。

自然,孙达祥也是个不想当帝王却妄想做“钱王”的钱庄老板!他苦心经营自己的孙达钱庄而卓有成效。为什么他时刻都想挤垮对手宁继富呢,除了为谋取利益的同行残酷竞争之外,他和宁继富的父亲宁承忠昔日还有一个夺妻之恨的过节存在。原来他和宁承忠,以及宁承忠的妻子王雪瑶原本都是书院同窗。王雪瑶与孙达祥的父母早就是订了娃娃亲的,可是后来王雪瑶的父亲因羡慕已做了官的宁承忠的权势而逼迫孙达祥的父亲退婚,并将女儿王雪瑶许配给了宁承忠。在孙达祥眼里,宁承忠不仅是作威作福的狗官,而且是个“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因为少年时代他们在嘉陵江游泳时,宁承忠曾被水淹还是孙达祥将其救上岸来的,然而他却无所顾忌地夺走了自己心仪的女子。

在这种背景下,恨得牙痒痒的孙达祥欲求整垮宁继富,也即报复宁承忠夺妻的险恶用心,不是明摆在那儿吗?

接下来,小说还生动描写了大河钱庄的最大客户日商赤井一郎悄悄和生意伙伴孙达祥计议:以赤井一郎名义对宁继富提出三天之内支付他所存全部现金的硬性要求,否则大河钱庄就将易主赤井一郎!白纸黑字的合同明明白白这样书写着,对于正当现金吃紧的大河钱庄毋宁是即将宣判死刑的一纸书面判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宁继富找做大生意的二叔宁承业借钱,可二叔偏偏因事出国去了,不得已他只好找母亲向她儿时的好友,也即孙达钱庄的老板孙达祥借钱,因为他先前曾向宁承忠夫妇答应过有事定会帮助宁继富的。小说第十四章用大量篇幅竭力渲染这位慈母为儿子而放下架子在餐馆殷勤宴请孙达祥的各种细节。

孙当然知道王雪瑶的目的在于借钱救助儿子,但他故意不谈此事而反复叙叨他俩原本的娃娃亲是何等的美好,不断谴责宁承忠当年横刀夺爱的无情和不义。王雪瑶虽然早就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但如今仍然风韵犹存。此刻的孙达祥几乎要以近身拥抱来表达他对王雪瑶始终不忘的爱!如此尴尬的二人相处,王雪瑶除了自受其辱,老着脸皮在那儿苦苦支撑之外,她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拯救儿子呢?小说中的这些笔墨写得入情入理,绘声绘色,对于急欲知道后事如何的读者是很有吸引力的。

接下来,原本并不赞成儿子从商的宁承忠,也从自己的下属邹胜那儿知道了儿子所遇到的难题。为感谢下属对于自己的忠心,本不愿过问儿子事情的宁承忠不得不出面请官场同僚安邦来助自己一臂之力。但,这同样卡了壳。因为安邦刚从知府任上卸职,大权旁落,所以除了借些钱之外,其余就爱莫能助。

第三个主动跑来解救大河钱庄的,是袍哥大爷武哲嗣的干女喻笑霜。她爱宁承忠,宁承忠的儿子有难,她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所以她赶来告诉她大哥宁承忠,快让宁继富到她武家庄去取款,当然,得写借据,利息可按最低标准计算。

可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却是宁继富的二弟宁继国!因为他作为医生,曾救过现任重庆知府大人宝贝儿子的命。知道宁继国是宁继富的兄弟之后,知府为感恩立马出面协调,取消了由赤井一郎单方面确立的合同效力,于是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此惊心动魄的展示矛盾冲突,紧紧抓住读者一口气快速阅读,直到大河钱庄的危机解除,读者才感到松了一口气。小说如此抓人的效果,成为了该书的一个艺术亮点。

对于以上从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所展示的四个情节步奏,即王雪瑶宴请并求助孙达祥,宁承忠找同僚安邦从中斡旋,喻笑霜通知宁继富速去武家庄取款,以及知府大人取消赤井一郎的合同效力,小说不仅条分缕析描叙得次第分明,而且文笔生动逼真,摇曳多姿,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时而剑拔弩张,时而语调舒缓,其张弛有度的情感调度,让读者感到非常舒服。

此外,通过上述四个情节步奏的设置与处理,小说还将其中所涉及人物的性格禀赋,也予以了个性化的刻画。譬如,孙达祥为报宁承忠夺妻之仇而暗中使坏的阴险和狡诈,王雪瑶为救助儿子不惜向孙达祥赔笑脸所显示的慈母爱心,喻笑霜为救助宁继富所显示的女袍哥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义个性,以及日商赤井一郎为扩展自己势力而不惜采用非法手段打击中国民族金融业的狠毒用心,小说都予以了形象而逼真的刻画。由此使我们想起昔日文学教科书上提出的一个命题,那就是小说情节实乃人物性格历史的反映。而这一命题在小说《开埠》中,可说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

当然,小说在为表现宁承忠长子宁继富差点被日商挤垮的矛盾冲突而设置上述四个情节步奏时,也成功地采取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细针密缝的传统写法。而这在王雨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可说是一以贯之的。除《开埠》之外,他的《水龙》和《填四川》也不乏对于此一传统技法的运用。

我在昔日分析王雨小说的情节艺术时,就曾说过,“阅读《水龙》,读者始终感到轻松愉悦、毫不吃力”,原因就在于“作者在艺术结构上大力采用明断暗续、另辟蹊径的情节安排分不开”。的确,小说故事最忌平铺直叙,因为如果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一笔不漏繁冗叙述,读者必然会感到厌倦乏味。相反,如在故事叙写中能够时断时续地有节制安排,就会因悬念丛生而对阅读倍增其吸引力。所以小说的情节线索发展必有起伏。这正如汹涌澎拜的长江之中必然产生波峰浪谷一样。波峰浪谷之间的落差愈大,江流的形势就愈显壮观。

王雨深知中国古典小说采用断续情节写作方式的重要,所以他在创作《水龙》时,就将这种情节艺术发展为近断续、中断续和远断续等多种方式,从而对读者产生了极大魅力。

王雨在创作《开埠》时也与创作《水龙》一样。阅读《开埠》读者自会发现,书中有的情节中断四、五页后就连接上了,有的情节中断二、三十页后才连接上,还有的情节甚至中断上百页后才能够连接上。当然,情节的前呼后应,有时只有一、二次,有时就是无数次地多,反反复复的烘托渲染和前后照应,这就把作者细针密缝的匠心经营特点表现无余。

比如在小说第四章,作者设计了宁承忠第三子宁继强在儿时被拐卖的悲哀。叙写宁承忠到北京紫禁城面圣慈禧太后虽受到嘉奖,但离京期间却造成三儿子继强的丢失,这让他心里随时阵痛不已。接下来,在第六章则补叙喻笑霜在街上用银手环换了个3岁男孩给没有孩子的干爹武哲嗣当儿子,欢喜异常的武哲嗣为那孩子取名武厚德。这买来的孩子其实就是宁承忠丢失的三儿子宁继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无关宏旨的细节,然而它却演化出许多精彩而重要的故事。接下来,书中写武厚德读书与宁承忠的幺儿宁继兵同时喜欢一个女生范晓梅,因而两人争风吃醋,双方都耿耿于怀,心存芥蒂,互不相让;多少年后,长大了的武厚德进入川军当了军官,而当他一旦发现儿时同学宁继兵与范晓梅近距离接触时,便心怀不满而想方设法予以报复……

当然,最后应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预言,在亲自买来孩子的喻笑霜的参与和解释下,武厚德最后认可了他原来宁继强的身份而回归于宁承忠家庭。小说通过上述大量的情节反复和前后照应的描写,既突出了作者所设计的矛盾冲突,丰富了情节发展,同时也有力刻画了人物性格。

除了大力运用情节艺术之外,王雨还特别注重运用个性化语言的来写人叙事。小说第十五章叙写宁承忠与安邦正在酒馆吃喝,穿灯笼裤批黑披风的喻笑霜突然来到他们餐桌前,并自我介绍道:“我来打个平伙。”宁承忠还来不及吭声时,那又喜欢喝酒又喜欢女人的安邦情不自禁坏笑道:“你是来打酒平伙呢,还是来打肉平伙啊?”如此一句反问,把说话人总想占女人便宜的邋遢个性显现出来。试想,打酒平伙就是多人出资一起饮酒,而打肉平伙则指男女双方发生性关系。安邦故意用性关系来挑逗一个初次见面而并不熟悉的女人,这难道不是极其下作的恶劣表现吗?“打肉平伙”一语把这个极不正经的官员的流氓嘴脸,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这类个性化的幽默对话,可说不胜枚举。

除了人物对话语言的个性化传神描写,王雨小说叙述故事的语言也幽默诙谐,更具有重庆民俗的特色。小说爱用巴蜀方言中的歇后语来显示故事的趣味性。如:形容一个现象的客观存在,他就说“和尚脑壳上的虱子——明摆起的”;形容一个人争论问题不服输,他就说“老子背起手屙尿——不(扶)服。”;形容一个人必须对别人进行帮助扶持,他就说“老头儿屙尿——不得不扶(服)”;形容一个人不屑于说起某件事,他就说“麻绳系豆腐——提不得”;形容一个人说话直截了当,他就说“扛竹竿进门——直进直出”……

像这样浅显易懂而又幽默峭拔的歇后语,的确是又生动又机趣的。而在《开埠》一书中使用到的地方,往少里说,也不下几十或上百处之多。如此叙事抒情,读者怎么会不喜欢呢?诚如小说第十二章形容巴山蜀水的老百姓把聊天或侃大山,称为摆龙门阵。他们在摆龙门阵时,不仅能够“把严肃付诸谐谑,将刻板演绎为轻松”,而且能把“很简单的事,可以七弯八拐天上地下铺排出花开花谢引人入胜的故事来”!作为小说家的王雨就有这样的本领。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我国当代文学创作时说过,“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以为王雨《开埠》创作的成功,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习总书记此一科学论断的出色运用。王雨虽然长期工作在医院,但他坚持长期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坚持在重庆荣昌这最具移民特色的地方,了解重庆开埠以来经济发展繁荣的状况,所以通过“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他成了最具备为广大读者讲述我国老百姓的梦想,讲述他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的作家。的确,王雨是个善于讲述中国故事而受到欢迎的作家,我们祝愿他今后的文学创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