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歌《江津老白干:似水流年的醉》
郑京鹏
近日,读了《西南大学报》执行主编、诗人郑劲松先生写的诗《江津老白干:似水流年的醉》,我被深深地感染了。这首诗是为重庆名酒江津老白干写的。可以这样说,诗人被江津老白干醉了;作为读者,我的心也被这首诗醉了。
这首诗联想丰富。本来,江津老白干跟其它名酒一样,喝了让人陶醉,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仅此而已。但在诗人看来,则不一样,他抓住一个“醉”字,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这是遍地高粱红灿灿的醉/这是金驴溪清澈荡漾的醉/这是万里长江拐出‘几’字形的醉/这是白沙码头的汗水拉累了千帆之后/酣畅淋漓的醉/江津老白干——似水流年不老的醉。”这还不够,作者又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了联想的翅膀:“古老的红槽房百年的泥土也醉/香味飘过长江长江那边也醉。”这些众多的联想,是结合江津本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的。没读这首诗之前,恐怕很少有人因江津老白干联想得到这些本土的情况。读了这首诗之后,人们则会深深地感到,这样的联想确实很精当。
这首诗相当大气。全诗只有四节二十多行,尽管短小,但读来并不觉得单薄,而有一种大气之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醉了就柔软绵长就将阳光/星辰和江心的月亮流进心房/发酵一曲川江号子的嘹亮。”这些诗句,将“阳光”、“星辰”、“江心的月亮”,流进了诗人的“心房”,发酵成了“一曲川江号子的嘹亮”,这是多么的雄浑大气啊!其次,诗里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思想:“五谷杂粮我的爹娘我的故乡/再来一杯江津老白干/饮尽年少轻狂蹉跎岁月地老天荒/饮一杯晶莹剔透的泪/打马还乡。”“五谷杂粮”既酿造了江津老白干,也是诗人的“爹娘”和“故乡”,诗人饮尽的不仅仅是江津老白干,而是“年少的轻狂”、“蹉跎的岁月”,“直到地老天荒”,还是“一杯晶莹剔透的泪”,容量何其地大,感情何其地深!于是,诗人便“打马还乡”了!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概莫能外。诗人为了表明对江津老白干的喜欢,却不明说,而是以诗仙李白作比:“我不是李白便不好邀请明月/也不好散发扁舟/更没必要嘲笑王侯将相/老白干他们无缘品尝/索性醉卧江边上直把长江当酒缸/风吹一浪都是玉液琼浆。”前面四行是抑,后面两行是扬。既然自己不是李白,不好做李白做的那些事情,而且对于江津老白干,“他们也无缘品尝”,那么自己就“索性醉卧江边上直把长江当酒缸”,狂放地醉一回吧!当“风浪一吹”,自己清醒过来,原来,江津老白干“都是玉液琼浆”!那是多么好的美酒啊!在这些诗句里,不仅整体上很形象,就是具体的词汇也很形象:“邀请”、“散发”、“嘲笑”、“醉卧”这些动词词组的运用,就让诗句更加生动;“明月”、“扁舟”、“王侯将相”、“玉液琼浆”这些具象的运用,也更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性。
《江津老白干:似水流年的醉》充满了旋律之美。诗歌开头,连用了四个“这是……”的排比句,就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诗歌前半部分,诗句的末尾多次用到“醉”字,读者的耳边便多次响起了“ui”韵;后半部分在“醉了就柔软绵长就将阳光”一行里自然转韵,接下去句末用了“房”、“亮”、“相”、“尝”、“缸”、“浆”、“乡”、“狂”、“荒”等字,读者的耳边又多次响起了“ang”韵。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韵脚,让诗歌增添了音韵之美,给了读者听觉上和心理上的快感。再从整首诗来看,诗句也比较整齐,吟诵起来富有节奏感。所有这些,就让这首诗充满了旋律之美。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